︿
Top

輝達認為人形機器人於五年內將開始普及,廠商間競賽已經開始了

瀏覽次數:103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茋郁 發表於 2025年3月2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輝達認為人形機器人於五年內將開始普及,廠商間競賽已經開始了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GTC 2025主題演講中,預測人形機器人將在未來五年內廣泛應用於製造業。其認為製造業可能會首先採用人形機器人的關鍵,在於該產業有明確的任務,機器人可以在受控環境中處理這些任務。

為此,輝達已經在該領域投入了大量精力,其RTX GPU就是為機器人提供動力,而即將推出的Isaac GR00T N1則作為通用基礎模型。

為了更進一步開發人形機器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與華特迪士尼和谷歌DeepMind建立重要合作夥伴關係,共同開發更聰明的機器人。這三家公司正在合作開發Newton,這是一種實體引擎,可以幫助機器人更自然地移動並精確處理複雜任務。

根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報導,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4年的32.8億美元躍升至2032年的660億美元,每年成長率為45.5%。機器人在醫療保健、零售和製造業領域日益普及,有助於實現任務自動化並提高效率。

至於麥格理公司則是預測,人形機器人將在未來幾年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到 2035年全球銷售量將達到630萬台。預計從2026年至203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 71%。

在成本方面,黃仁勳指出,現今一台人形機器人價格約10萬美元。麥格理預測隨著生產規模和成本的下降,平均銷售價格(ASP)在2026年約為74,000美元,但到2035年將下降至約22,000美元,屆時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價值將達到1,390億美元。

已知最大的參與者之一是特斯拉的Optimus。馬斯克稱其為歷史上最大的產品,並計劃到2027年生產多達100萬。如今馬斯克預計2025年其將線生產出5千台人形機器人Optimus。

另一家美國公司是Brett Adcock的Figure AI,該公司得到了微軟和OpenAI的支持。該公司的機器人主要針對物流和倉儲等體力勞動任務,並且已經在BMW工廠部署。

其他公司包括波士頓動力公司的Atlas和Sanctuary AI公司的 Phoenix,以及中國機器人如Unitree的G1、小米的Cyber​​One和UBTECH的Walker S1。

近期德國人形機器人公司Neura Robotics計劃於2025年6月推出具有感知能力的先進機器人之第三代4NE-1。挪威機器人新創公司1X計劃在2025年底前在「幾百到幾千個」家庭中開始對其人形機器人Neo Gamma進行早期測試。

梅賽德斯-賓士正在展示其在汽車製造領域的創新精神,並將在其全球組裝廠部署基於AI的人形機器人。該公司將與美國機器人公司Apptronik 成立合資企業,利用基於谷歌Gemini的AI來驅動機器人和其他技術,所有這些都將有助於其未來汽車的開發和製造。
總之,這一場人形機器人競爭已經開始,也將成為許多大廠和新創公司積極切入的領域,進而帶給全球新時代的震撼力。(1157字;圖1)


參考資料:
Nvidia Teams Up with Disney and Google to Build Smarter Robots. Business Insider. 2025/03/19.
Germany to unleash 'world' s best' humanoid robot to challenge China' s dominance. Interesting Engineering. 2025/03/20.
Tesla Aims to Build 5,000 Humanoid Robots This Year; Musk Urges Staff to Not Sell Shares. Market Watch. 2025/03/21.
1X will test humanoid robots in 'a few hundred' homes in 2025. TechCrunch. 2025/03/21.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