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歐洲加速衛星自主化,應對地緣政治新挑戰

瀏覽次數:1104|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4月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歐洲加速衛星自主化,應對地緣政治新挑戰

俄烏戰爭的持續震盪加速了歐洲對衛星主權的重新評估。過去倚賴美國SpaceX Starlink系統提供低軌衛星網路服務的模式,如今面臨戰略風險。歐盟啟動規模高達8,000億歐元的「歐洲再武裝計畫/2030戰備就緒」(ReArm Europe/Readiness 2030)國防計畫,顯示區域內對於衛星自主化與安全通訊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

彈性、互聯性和安全性的衛星基礎設施計畫(Infrastructure for Resilience, Interconnectivity and Security by Satellite, IRIS²)是一項多軌道衛星網路建設計畫,目標是在2031年前部署超過290顆衛星,以打造歐洲自己的低軌與地球同步衛星融合通訊系統。該計畫透過公私合營方式推動,參與者包括Eutelsat、SES等歐洲重要通訊企業。

在IRIS²成形前,Eutelsat旗下的OneWeb為目前唯一對抗Starlink的低軌選擇。其系統雖然支援與地球同步衛星(GEO)整合,具備冗餘性,但其終端設備成本偏高,速度亦稍遜於Starlink,顯示在技術與經濟規模上仍有待突破。

Starlink目前已部署超過7,000顆衛星,覆蓋125個國家,擁有超過500萬用戶,成為全球低軌通訊市場的主宰者。SpaceX同時以新一代星艦(Starship)火箭加速衛星部署,並預計強化商業與政府客戶的服務保證條款,挑戰產業服務標準。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von der Leyen)直言「和平紅利時代已結束」,強調歐洲需重塑安全架構並「買更多歐洲製造」。此種政策走向明確拉高了本土衛星產業的戰略地位,成為IRIS²等計畫的強力政治後盾。

儘管IRIS²計畫已於2024年底簽訂合約,初期投資逾110億美元,業界對其進度與與Starlink競爭的能力仍存保留。部分專家認為歐洲內部的法規整合與跨國合作機制將是決定此計畫能否如期實現的最大挑戰。

除了美國外,中國亦積極部署自己的低軌通訊衛星星系。歐洲在此全球化科技競爭中處於戰略十字路口,亟需透過IRIS²與多軌道整合方案擴大其科技自主性,以鞏固通訊安全與國防韌性。

衛星直連設備(D2D)通訊服務迅速成為業界新藍海。SES投資美國Lynk Global,並將其製造能力引進歐洲。同時AST SpaceMobile與Vodafone合作成立歐洲營運公司,競逐未來手機可直連衛星的通訊場域。

儘管西班牙的Sateliot與盧森堡的OQ Technology等歐洲新創企業積極投入D2D研發,但在資金、技術規模與法規配套上仍落後於美國競爭者。Starlink亦投入此市場,利用其龐大衛星網路基礎形成技術領先。

歐洲透過民間參與公共建設(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模式推進IRIS²與D2D發展,Eutelsat與SES等大型企業將扮演樞紐角色。SES同時在進行與美國Intelsat的合併審查,未來整合後將進一步壯大其國際競爭力。

過去對IRIS²前景的質疑漸漸轉為樂觀,Intelsat高層表示:「這件事真的會成真,甚至比預期還快。」此發言反映市場逐步認可歐洲通訊衛星產業的復興契機與國際影響力重建潛力。

歐洲的衛星通訊策略正歷經關鍵轉型階段,由依賴外部到建立內部系統的思維轉變,IRIS²與D2D合作展現出積極追求科技主權的決心。面對美中夾擊的國際格局,歐洲唯有加快腳步,實現自主衛星網路部署,才能在未來全球太空科技競局中占有一席話語權。(1098字;圖1)


參考資料:
Geopolitical shifts accelerate demand for Starlink alternatives. SpaceNews. 2025/04/08.
RIS²: the new EU Secure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European Commission. 2024/12/16.
SES and Lynk Global Announce Strategic Partnership for Direct-to-Device (D2D) Services. SES. 2025/03/10.
歐盟發布國防白皮書及再武裝計畫/2030戰備就緒,強化歐洲戰備自主能力。Iknow. 2025/03/21.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