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Rocket Lab的Neutron能否與SpaceX的共乘任務直接競爭

瀏覽次數:79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4月1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Rocket Lab的Neutron能否與SpaceX的共乘任務直接競爭

在全球商業太空競賽白熱化的當下,來自紐西蘭、現總部設於美國加州的Rocket Lab正透過其主力小型火箭「Electron」搶佔市場版圖。2024年,該公司創下年度發射16次的紀錄,成為美國發射次數僅次於SpaceX的業者。然而,在面對大型衛星載具競爭與低價策略壓力下,Rocket Lab必須尋找下一個突破口──這個答案就是中型火箭「Neutron」。

Neutron被視為Rocket Lab對抗SpaceX Falcon 9的秘密武器,旨在承接國防與大型商業發射任務。但根據多方資料顯示,Neutron的開發進度落後甚多,原定於2025年中首度發射的計畫已遭業界普遍質疑,實際上可能延至2026或更晚。若進度不如預期,將嚴重影響Rocket Lab爭取美國「國家安全太空發射(NSSL)」合約的機會。

雖然Electron火箭具有高可靠度與精準入軌能力,但其最大承載能力僅約300 公斤,難以滿足現今多數大型衛星或星鏈式群組發射需求。SpaceX自2021年推動Transporter系列廉價共乘任務後,Electron市占明顯遭壓縮,目前僅占全球有效載重的0.07%。

Neutron採用新研發的Archimedes引擎與創新的「內嵌式第二級設計」,雖然構想新穎,但測試進度明顯落後。目前尚無完整引擎通過資格驗證,也缺乏整體火箭階段的熱測與飛行模擬結果,讓市場對其如期發射的可能性存疑。

Neutron預定在美國維吉尼亞州Wallops Island發射,但當地基礎設施尚未完工,包含飲用水系統、火箭輸送碼頭、發射平台等都存在延宕,部分工程甚至需等到2026年才能完成。這使得Rocket Lab必須尋求其他替代運輸與發射方案,進一步拉長整體時程。

截至2024年底,Rocket Lab擁有約5億美元現金,但專家預估完成Neutron開發與實現可盈利發射,需再投入約3至6億美元資金。初期幾次發射幾乎無利可圖,甚至可能虧損,若無法及時募資,財務壓力將成致命隱憂。

Neutron雖標榜每次發射可創造5,500萬美元營收,但市場普遍認為初期報價勢必大打折扣。即便價格持平,SpaceX若選擇降價策略仍能輕鬆壓制對手,且其保險費率僅Neutron的一至二成,更具吸引力。Neutron必須同時對抗技術、成本與市場風險。

Rocket Lab目前已簽下Neutron的首個發射合約,外界推測該客戶為財務背景模糊的新創公司E-Space。然而此公司迄今尚未有實際大規模衛星部署紀錄,多位業界人士認為該客戶「沒錢、沒衛星、沒準備」,這對Rocket Lab信譽與現金流皆是一大隱憂。

美國太空軍的NSSL Phase 3 Lane 1合約總值高達56億美元,Rocket Lab若無法於2025年底前展現發射能力,將無法進入招標流程,形同喪失數年內最具價值的市場機會。這也解釋了Rocket Lab一再堅稱「2025年發射無虞」的發言背景。

Rocket Lab長期致力於「端到端」太空服務模式,從火箭、衛星、到零組件製造全包辦,確實展現了高度整合優勢。然而,在資源有限與市場高度集中之下,其夢想面臨現實挑戰,Neutron若不能迅速進入營運週期,整體模式恐將瓦解。

執行長彼得貝克(Peter Beck)長年塑造出的工程師創業精神,曾是Rocket Lab的核心價值。但若屢次對外溝通與內部實情落差過大,恐導致投資人與政府單位信心動搖。透明與誠實,或許才是挽救信任的最後關鍵。

Rocket Lab的挑戰,是整個新太空產業的縮影,除了有創新思維與工程熱情,也必須面對現實世界的財務與制度考驗。Neutron將是該公司成敗的試金石,也將驗證「中型火箭競爭者」是否真能撼動由SpaceX主導的發射市場秩序。未來兩年,將是Rocket Lab最重要的轉捩點。(1229字;圖1)


參考資料:
Rocket Lab sees demand for Electron despite rideshare competition. SpaceNews. 2025/04/10.
Rocket Lab (RKLB): We Think It' s Gonna Be a Long, Long Time. Bleecker Street Research. 2025/02/25.
This rocket maker is notching NASA contracts and planning satellite constellations—and it’s not owned by Musk or Bezos. Fast Company. 2025/03/18.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