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歐盟對中國醫療器材業者採取新禁令,貿易摩擦升溫

瀏覽次數:373|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6月23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歐盟對中國醫療器材業者採取新禁令,貿易摩擦升溫

歐盟近日正式宣布,禁止中國企業參與價值超過500萬歐元的醫療器材政府採購案,這項決策是針對中國市場歧視性措施的回應。根據歐盟委員會調查指出,中國長期對歐盟醫療器材企業設立市場准入障礙,使歐洲業者在中國政府採購市場受限嚴重。

這次措施的背景源於2022年生效的國際採購工具(IPI),旨在推動歐盟企業公平競爭。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表示,歐盟此舉旨在「打造公平競爭環境」,並持續與中國溝通解決相關問題。

事實上,中國在醫療器材領域的貿易政策,已明顯限制外國產品參與公務採購。根據歐盟2025年報告顯示,中國有87%的醫療器材政府採購案對歐盟業者存在歧視性排斥行為,包括模糊審批流程和不公平的價格限制。

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政策,更明確要求公家機關優先採購國產產品,以推動國內業者市占率提高至85%。這導致歐盟醫療器材出口至中國的難度不斷增加,而中國業者卻大幅提升了對歐盟的出口額,貿易逆差轉盈餘,從2019年的13億歐元逆差轉為2020年的52億歐元盈餘。

在這項措施下,中國企業將被禁止參與超過500萬歐元的醫療器材歐盟公共採購。此外,獲得合約的歐盟企業,其醫療器材使用中國產零件的比例不得超過50%。然而,若歐盟市場內找不到其他可行的供應商,則可能適用例外規定。

歐盟方面強調,此舉並未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因為歐盟與中國之間並無特定採購協議義務,相關措施符合國際法規範。歐盟執委會表示,這項措施的主要目的在於促使中國政府放棄對歐盟企業的不公平待遇。

不過中國商務部已透過官媒新華社表達強烈不滿,批評歐盟的新措施具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敦促雙方應以公平、透明的合作方式解決分歧,避免損害雙邊經貿關係。

歐盟內部對中國醫療器材的依賴程度近年來顯著提高,中國製造的醫療器材在歐盟市場占比快速增長,包括呼吸器和繃帶等產品更占有近半的進口市場。因此,此項新政策實施後,歐洲可能需尋找美國、瑞士或東南亞國家作為替代供應來源,市場供應鏈勢必產生調整與衝擊。

中國的醫療器材業者同樣面臨壓力,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緊張情勢尚未解除,這使得歐盟的措施成為中國醫療器材出口業者必須面對的新挑戰。尤其中國輸歐醫療器材占其出口總額的31%,顯示這項禁令的衝擊不容小覷。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近期試圖緩和國際業者在中國經營的困難,透過「2025年外資穩定行動計畫」提供更透明的醫療器材採購政策。然而,這項舉措能否平息國際市場的不滿仍需觀察。

隨著今年7月底即將召開的歐中高峰會,歐盟的措施勢必成為雙邊經貿關係的重要議題。歐盟近日針對中國電動車祭出高額關稅,中國則延長對歐盟豬肉的反傾銷調查,顯示雙方在談判前加大籌碼的態勢明顯。

歐盟表示,若中國提出具體且可驗證的解決方案,以解決目前被歐盟所指出的歧視問題,則可能暫停或取消這些限制措施。儘管如此,歐中之間的經貿摩擦恐將持續,雙邊關係未來走向值得持續關注。

歐盟此次措施標誌著其對中國市場歧視政策的堅定態度,並強化了歐盟透過IPI工具保障自身利益的意願,這也凸顯在全球貿易環境下握有市場權力的國家相互制衡的現實。(1228字;圖1)


參考資料:
EU shuts out Chinese medical suppliers from European market in retaliatory trade move. Euro News. 2025/06/20.
EU restricts Chinese participation in medical devices procurement. Borsa Italiana. 2025/06/20.
Medical devices: new EU restrictions will badly hurt Chinese manufacturers. Credendo. 2025/06/17.
Commission restricts Chinese participation in medical devices procurement. European Commission. 2025/06/20.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