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想透過開源AI模型成為全球標準,這給美國帶來挑戰
科技產業資訊室 - 茋郁 發表於 2025年8月18日

圖、中國想透過開源AI模型成為全球標準,這給美國帶來挑戰
中國雄心壯志的將其開源人工智慧模型打造成全球標準,這震驚了美國矽谷企業和美國政策制定者。
百度曾以其ERNIE模型引領中國AI開發,幾個月前,為了追趕阿里巴巴的Qwen和DeepSeek,百度宣布開源。快手和騰訊都發布了開源視訊生成模型。至於在中國被稱為「AI四小龍」的智譜AI、Moonshot AI和MiniMax也在最近幾週發布了開源模型。
中國開發者認為,與其嚴密保護自己的突破性成果,不如採取開放的態度,鼓勵更多創新,並推動應用。
那些一直將模型保留為專屬模型的美國公司正感受到壓力。因此於2025年8月初,ChatGPT製造商OpenAI發布了其首個開源模型,名為gpt-oss。
科技發展史上有許多例子,一個產業從起步階段的眾多競爭對手最終演變成少數幾家壟斷或寡占。例如: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谷歌的搜尋引擎、以及智慧型手機的蘋果iOS和谷歌安卓作業系統都是非常有名的例子。
歷史也告訴我們,成為業界標準的戰鬥並不一定由技術最先進的參與者贏得。易用性和靈活性也發揮了作用,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在開源人工智慧方面的進步讓華盛頓和矽谷的許多人感到擔憂。
美國川普政府在2025年7月發布的一項AI行動計畫中表示,開源模型可能成為某些商業領域和學術研究的全球標準。該報告呼籲美國建立基於美國價值觀的領先開放模型。
根據研究公司Artificial Analysis稱,自去年11月以來,中國最佳開源模型的整體性能已超越美國開源冠軍。該公司對數學、程式設計和其他領域的模型能力進行評估,發現阿里巴巴的Qwen3版本擊敗了OpenAI的gpt-oss。
即使如此,從企業觀點來看,AWS表示,OpenAI模型比在其基礎設施上運行的DeepSeek R1更具成本效益。簡單來說,成本效益也成為評價的關鍵。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將開源視為加速新興技術發展的一種方式,因為它允許每個用戶查看程式碼並提出改進建議。中國官員不僅鼓勵人工智慧領域的開源研發,也鼓勵作業系統、半導體架構和工程軟體領域的開源研發。
Omdia認為,由於擔心與美國技術斷絕聯繫,中國正在培育開源專案,將其作為一種戰略後備和應急資源
因此,除了AI軟體之外,官方支援使用RISC-V晶片設計架構,這是ARM和英特爾x86等專屬架構的開源替代方案。RISC-V使中國晶片工程師能夠分享最佳實踐和創意,從而刺激整個產業的成長。
北京尋求發展自給自足的半導體產業,部分原因是擔心美國控制晶片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1024字;圖1)
參考資料:
China’s Lead in Open-Source AI Jolts Washington and Silicon Valley.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08/13
OpenAI’s open-source pivot shows how U.S. tech is trying to catch up to China’s AI boom. Fortune, 2025/08/11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