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再創火箭重複使用紀錄:Falcon 9與Starship引領太空運輸新時代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9月1日

圖、SpaceX再創火箭重複使用紀錄:Falcon 9與Starship引領太空運輸新時代
2025年,SpaceX再次以驚人速度刷新全球太空運輸紀錄。繼Starship測試任務引起全球矚目後,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在短短24小時內完成兩次發射與回收,並創下單一助推器第30次飛行紀錄。這些成果標誌著SpaceX在火箭重複使用技術上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成熟度,徹底改變了太空運輸的成本結構與競爭格局。
此次成功的背後,是SpaceX十年來對助推器回收技術的不懈研發。自2013年首次成功控制獵鷹9號火箭的第一級進入軌道,到2015年實現陸地回收、2016年首次無人船著陸,再到如今的多次回收,SpaceX已將火箭重複使用從理論構想變為可靠的商業化流程。這一技術優勢,使其在全球商業發射市場上保持領先。
8月27日,SpaceX在佛州卡納維爾角太空軍基地發射了第10批次第54組Starlink衛星,共28顆低軌道寬頻衛星成功入軌。此次執行任務的B1095助推器僅是其第二次飛行,但順利完成階段分離和海上回收,為SpaceX累積第400次助推火箭著陸紀錄,展現其回收作業的高度穩定性。
另一枚具有象徵意義的助推器B1067,自2021年首飛以來,曾多次執行國際太空站補給與歐盟衛星發射任務。本次再度回收後,該助推器創下單一獵鷹9號助推器30次飛行紀錄,意味著SpaceX在降低單次發射成本與提升任務靈活性方面已達到航空產業級別的可靠性。
目前,SpaceX已在低軌部署超過8,100顆Starlink衛星,為全球用戶提供低延遲、高速的網路服務。未來,隨著Starship進入商業運作階段,更多高性能衛星將能以更低成本部署,讓全球網路覆蓋更為廣泛,甚至推進深空探索和地外通訊的應用。
Starship作為完全可重複使用的超重型運載火箭,被視為SpaceX實現火星殖民與月球任務的關鍵。迄今,該火箭已成功捕捉三枚超重型助推器,並持續改進上級飛行器的回收與再利用能力。隨著測試進展,Starship將有望徹底重塑太空產業結構。
對比之下,歐洲太空總署與日本H3火箭仍沿用傳統一次性發射策略,而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曾提出SMART引擎回收概念,但至今仍停留在理論階段。這種技術策略上的保守,使SpaceX與全球競爭者之間的技術差距持續拉大。
火箭重複使用帶來的成本優勢,正逐步改變商業衛星市場和國家太空計畫的合作模式。SpaceX不僅壓低了每公斤運送至軌道的價格,也促使其他太空公司重新審視自身技術策略。
SpaceX透過大規模生產與週期性回收,大幅降低了火箭建造與測試成本,同時積累大量飛行數據,為後續更大型載具的設計提供基礎。其商業模式結合Starlink服務收入,形成自給自足的產業閉環,進一步減少對政府合約的依賴,奠定其市場主導地位。
SpaceX的技術突破與市場策略,使其不僅是太空產業的領導者,更是太空探索模式的顛覆者。隨著Starship逐漸成熟,未來人類進入太空的門檻將顯著降低,太空經濟的規模與影響力亦將倍增。(1038字;圖1)
參考資料:
SpaceX sends 28 Starlink satellites into orbit, completes 400th Falcon 9 droneship landing at sea (video). Space.Com,2025/08/28
With recent Falcon 9 milestones, SpaceX vindicates its “dumb” approach to reuse. Ars Technica,2025/08/28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