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我國製造、服務、不動產業之重點趨勢變化

瀏覽次數:101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 劉佩真 發表於 2025年9月16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 我國製造、服務、不動產業之重點趨勢變化

川普2.0下的全球供應鏈重組將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涉及巨大的成本和調整,未來中美將展開多輪貿易談判,「邊打邊談」模式恐將成為新常態,將促使全球企業重新思考供應鏈的效率與韌性之間的平衡,並加速地緣政治和經濟力量的重塑。對於台灣而言,既是挑戰,也是在新的全球貿易秩序中重新定位和發展的重要機遇。而供應鏈的考量不再僅限於成本和效率,更加入「可靠性」和「政治友好度」,等同企業將傾向於將生產外包給地緣政治上與美國友好的國家,形成「友岸外包」的供應鏈聯盟,即「非紅供應鏈」概念的實踐。再者供應鏈第二次重組、人才與基礎資源有限等現實問題,仍將迫使本地科技業者不得不尋求海外布局作為突破口。而台灣製造業面臨全球動盪的局勢,因應之道包括:風險管理常態化、多元化布局(建立多點生產和採購網絡,增強供應鏈韌性)、強化技術升級與差異化、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深化區域合作、避免「洗產地」等違規行為。同時台廠在匯率波動、需求不明、政策變數交錯的環境下,必須要優化產品組合、強化庫存管理與財務體質,才能穩住獲利與現金流,挺過關稅與匯率等外部環境的變化。同時有別於過去技術規格平穩時期,企業以「漸進式創新」創造差異化與競爭優勢,未來面對加速的市場變革與AI科技升級,台廠將轉為「躍進式創新」來提高競爭力。
 

短期內國內製造業尤其關注供應鏈的再組,市場也深刻了解並非所有產品皆適合赴美國進行投資
川普總統回任後亟欲推動美國製造、美國利益為優先的政策,特別是推出對等關稅,然而並非所有產品適合回流美國進行製造,以iPnone為例,將出現製造成本飆升、供應鏈震盪;也就是若iPhone若移回美國製造,則首先增加的將是製造成本大增,包括勞動力成本(勞動力成本每支iPhone可能增加20美元,遠高於中國的40美元)、進口零件關稅、其他成本(建設新的工廠和訓練工人);同時預測成本增加的幅度,即生產全面轉移到美國,每支iPhone的製造成本可能高達3,500美元,是目前平均成本的四倍以上,且Apple恐需要花費300億美元,耗時三年才能將10%的供應鏈轉移到美國;在此情況下,將造成iPhone的價格會大幅上漲,將高達數千美元,以及Apple的利潤率恐將下降,且Apple的供應鏈會面臨重大的調整,再者Apple恐會選擇將部分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以規避關稅和降低成本;整體而言,Apple不太可能因此調整生產基地,寧願吸收關稅成本,也不願承受回美生產的高額代價與技術挑戰,也代表Apple「回美製造」高昂代價難忽視,因而市場普遍認為此為難以實現的夢想,故Apple全球產能布局成為焦點,顯然這場地緣政治與成本管理的拔河,將深刻影響公司營運結構、競爭優勢與長期展望;所幸後續川普已給予Apple關稅豁免權,不過中長期供應鏈的遷徙議題仍將是Apple將面臨的問題。
 
至於為何相較iPhone,AI伺服器供應鏈更能夠快速前往美國設產線,主要在於一個AI伺服器系統造價不低,體積、重量均不小,在美本土生產可直接就近供應Microsoft、Meta、Google、AWS等美國客戶。而半導體業方面,我國龍頭廠商台積電則大舉加碼赴美進行投資,一方面係因主要客戶70%多位於當地,另一方面則有來自於美方的壓力,畢竟美國仍廠握半導體重要的生產要素,同時台積電赴美投資亦可制壓其他國競爭對手,並槓桿當地的水、電、土地等資源,故對於護國神山來說,對美擴大投資至1,650億美元,可以短空長多的角度視之。
 

未來國內不動產、服務、金融業等則各有其從節能減碳、數位轉型、永續經營等議題,衍生出來的挑戰或商機須面對
以不動產業來說,重要的變化趨勢則可留意具備智慧家庭系統、節能設計、綠建築標章等科技與環保元素的住宅,將更受年輕族群青睞,成為房地產市場的新賣點;另外辦公租賃市場大翻轉而進入壓力測試,結構將從房東市場走向房客時代;而辦公室租賃市場朝綠色建築、綠電2.0的方向更為顯著;再者台灣打造AI智慧科技島,從台北科技廊帶到南部半導體S廊帶的全台半導體與AI產業聚落出現南北大串連的局面,從而刺激周邊商用不動產的需求。
 
若以服務業而言,我國零售業將進入一個高度數位化、智慧化、個人化且更注重永續發展的時代:如數位轉型與全通路(OMO)整合深化、科技應用與智慧零售;餐飲業將更深入整合線上訂位、點餐、支付、外送、社群行銷與線下用餐體驗,雲端廚房也將崛起;而健康、永續與在地化等消費趨勢與體驗升級將更為深化。若以銀行業來說,隨著企業對綠色轉型資金需求提升,銀行將藉由發展永續連結貸款、綠色債券、綠色產業融資以及綠色存款等商品,擴大授信與財富管理收入;此外,因應金管會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台灣企業界世代交替步入高峰,各家銀行紛紛搶佔「家族辦公室服務」商機,結合稅務、法律、投資、股權、不動產等跨領域顧問,此也將重為重點趨勢。(1973字;圖1)
 
作者資訊:
劉佩真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
 
 
參考資料:
上市櫃公司協會調查/三大對策 力抗關稅風暴。經濟日報,2025/5/27
大師論壇20日登場 國泰世華:川普2.0考驗全球。經濟日報,2025/6/9
重構貿易戰略  擺脫經濟衰退威脅。工商時報,2025/6/14


 
相關文章:
1. 
台灣經濟景氣觀察:製造、服務與不動產業的脈動
2. 台灣近期景氣觀察:製造、服務、不動產業數據分析
3. 2025年國內產業界所面臨變幻莫測的經營環境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