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Google DeepMind推出Gemini Robotics 1.5,讓機器人能夠思考後再行動

瀏覽次數:60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9月26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Google DeepMind推出Gemini Robotics 1.5,讓機器人能夠思考後再行動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從文本、影像擴展至影音創作,如今更邁向實體世界。Google DeepMind最新推出的Gemini Robotics 1.5與Gemini Robotics-ER 1.5,象徵機器人不再只是「指令執行者」,而是能「思考後再行動」的智慧代理。這項突破讓機器人具備更高階的任務理解與規劃能力,為智慧機械在日常與工業環境中的應用開啟了新契機。

傳統機器人往往需要長時間訓練才能完成單一工作,難以靈活應對不同場景。DeepMind強調,生成式AI的核心優勢在於「泛化能力」,讓機器人能快速適應新情境,減少重新編程或調校的需求。此次推出的雙模型架構,一個專注於「思考與規劃」,另一個則負責「具體執行」,形成高低階任務分工的全新模式,為機器人帶來了更接近人類的行為邏輯。

Gemini Robotics-ER 1.5屬於視覺語言模型(VLM),專門進行具身推理(Embodied Reasoning)。它能理解周遭環境、查詢網路資訊,並生成多步驟計畫,猶如機器人的「大腦」。而Gemini Robotics 1.5則是視覺語言動作模型(VLA),負責將指令轉化為動作,並在執行前進行內部推理,確保動作合理與安全。這種「思考先於行動」的能力,讓機器人更能處理多層次、複雜的任務。

應用層面上,這些新功能不僅能協助機器人完成如垃圾分類、衣物分色整理等任務,更能根據不同地區的規範,透過網路搜尋獲得即時資訊,進而正確執行。這代表機器人開始具備跨場域、跨知識的自我調適能力,不再受限於單純的指令輸入與回應。

另一大突破在於「跨機器學習」。DeepMind展示了模型能將ALOHA2機械臂的技能,無縫轉移至Franka雙臂機器人與Apptronik的人形機器人Apollo。這項能力顛覆了以往需要針對不同硬體反覆訓練的限制,加速了新機器人的學習週期,並為未來多樣化機器人平台的快速部署奠定基礎。

在性能驗證上,Gemini Robotics-ER 1.5在15項具身推理學術基準中取得領先成績,包括Point-Bench、RoboSpatial-VQA等,展現了卓越的空間理解與任務規劃能力。這些成果不僅提升了研究價值,也讓產業界看見其實際導入的潛力。

DeepMind也特別強調安全性。Gemini Robotics系列在行動前會進行高階語義推理,並設有低階的避碰機制,以降低潛在風險。此外,團隊推出升級版的ASIMOV安全基準資料集,確保模型在語義安全與物理安全層面都能持續優化。這反映出產業界在推進具身AI同時,對「責任發展」的高度重視。

從長遠角度來看,Gemini Robotics 1.5的問世代表AI正在跨越「理解指令」到「自主推理與規劃」的門檻。這不僅是技術迭代,更是朝向通用人工智慧(AGI)在物理世界實現的重要里程碑。機器人不再只是工具,而是能主動理解、計劃與行動的智慧代理,也使未來的人機協作能邁向新的境界。

總結而言,Google DeepMind的Gemini Robotics 1.5與ER 1.5,不僅突破了機器人在多步驟任務、跨平台學習與語義安全上的限制,更為產業提供了可實際落地的應用前景。相信不久的未來,我們或將看到更多能夠舉一反三的智慧機器人,真正融入人類的日常生活與產業場景,推動智慧社會的全新進化。(1104字)


參考資料:
Gemini Robotics 1.5 brings AI agents into the physical world. Google DeepMind,2025/9/25
Google DeepMind’s new AI models can search the web to help robots complete tasks. The Verge,2025/9/26
Google DeepMind unveils its first “thinking” robotics AI. ArsTechnica,2025/9/26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