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對人形機器人有興趣,但其將專注於軟體而非硬體
科技產業資訊室 - 友子 發表於 2025年9月30日

圖、Meta對人形機器人有興趣,但其將專注於軟體而非硬體
Meta Platforms表示在公司對Meta雷朋眼鏡等AR和智慧眼鏡專案進行巨額投資之後,機器人軟體可能是一場與AR規模相當的賭注。
Meta 今年早些時候啟動了一項所謂的機器人研究工作。初期Meta的計劃是投資數十億美元打造人形機器人,因此研發Metabot硬體勢在必行,但其目標遠不止於製造硬體,軟體架構才是Meta的下一個重大目標。該公司技術長 Andrew Bosworth表示,他的願景是打造一個可以授權給其他硬體製造商的軟體平台。
這個想法的運作方式類似於谷歌向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提供Android作業系統。 Meta希望開發一套軟體藍圖,任何製造特定規格機器人的公司都可以使用,也就是透過利用其開源的Llama AI模型,該公司設想創建一個平台,讓第三方機器人製造商能夠整合Meta的技術。
畢竟從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史來看,即使現今全球約72.5%的智慧型手機都搭載著谷歌的Android作業系統,但是谷歌旗下的Pixel智慧型手機卻僅僅佔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2%左右。這給了Meta一個從軟體平台下手的戰略思維。
為了解決人形機器人面臨的挑戰,Bosworth的團隊正在與Meta的超級智慧 AI 實驗室合作,建造一個稱之為「世界模型」的東西,這個模型可以「進行軟體模擬,讓靈巧的手動起來」。
簡單來說,機器人技術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製造一隻能夠拿起一杯水杯或從口袋裡取出一串鑰匙的手。與機器人行走和後空翻不同,這些動作需要操作不穩定的物體,這對目前的人形機器人來說是一個挑戰。由於這項任務沒有“感測器迴路”,因此該公司必須為此建立一個資料集。
儘管Meta雄心勃勃,但要將計劃變成市場上可用的東西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數年時間將是不可避免的投資。如果成功,到2030年,人機互動將可能被重新定義。
Meta 的人形機器人專案反映了AI與實體機器人技術相遇的更廣泛的科技趨勢。在2025年初,原本產業界預測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元年,因為硬體的進步將決定其推出的速度。可是如今Meta提出,硬體並非瓶頸,軟體智慧才是,這與輝達的「實體AI」論調相呼應。
然而,風險無所不在。專家表示,Meta 的成功取決於執行力:軟體授權可能會帶來類似Android的主導地位,但失敗也可能重演過去的過度擴張。可是從歷史經驗得知,將AI與實體存在相結合,這一方式成功機率遠遠超出了當今只關注硬體的思維。隨著投資的蓬勃發展和合作關係的建立,未來幾年將可逐步檢驗Metabot 究竟會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還是科技史上又一個雄心勃勃的註腳而已。(1053字)
參考資料:
Meta’s Metabot is a humanoid robot that the company wants to be the backbone of robotics’ future. Phone Arena, 2025/9/27
Meta’s Metabot: Licensing AI to Power Humanoid Robots by 2030. WebProNews, 2025/9/27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