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前瞻技術脈動:環境永續(202530)

瀏覽次數:63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技術發展藍圖研析團隊 發表於 2025年10月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前瞻技術脈動:環境永續(202530)

 
工程師為乾旱地區發明高產水的大氣水捕獲裝置   
UNLV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創新的大氣水捕獲裝置,發表於PNAS期刊。該技術靈感來自樹蛙和空氣植物,利用水凝膠膜從空氣中提取水分,即使在濕度低至10%的環境中也能高效運作。這項裝置能夠在乾旱地區如拉斯維加斯每天產生約一加侖的水,並且可利用太陽能驅動,顯著降低能源成本。與傳統的大氣水捕獲技術相比,這種仿生技術突破了低濕度條件下的產水限制,為乾旱地區提供了可持續的水資源解決方案。該研究展示了生物啟發技術在解決全球水資源短缺問題中的潛力,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參考來源:Engineers invent high-yield atmospheric water capture device for arid regions. TechXplore. 2024/10/25


實現建築環境中的循環經濟       
建築業每年產生大量廢棄物(如美國2018年產生6億噸,中國超過20億噸),凸顯推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循環經濟以「製造-使用-再利用」為核心,對比現行的「取用-製造-丟棄」模式,能顯著減少資源浪費與環境影響。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針對北美、歐洲與亞洲的建築材料供應商、設計與施工團隊、房地產開發商進行調查,發現推動循環實踐的障礙包括物流複雜性、高成本與結構評估標準缺乏等,但各方對政策激勵(如稅收減免)表現出支持。研究提出透過政策推動建築拆解與材料重用、制定標準減少風險等策略,有助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此外,MIT團隊研發的模組化混凝土系統「Pixelframe」提供可持續建築解決方案,展現循環經濟的技術與商業潛力。
參考來源:Enabling a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MIT News. 2024/12/11
               

將核融合從科學探索轉變為強大的清潔能源來源   
核融合技術多年來因重現太陽的能量過程而充滿挑戰。麻省理工學院(MIT)的Hartwig教授因其對困難問題的熱情,堅持投身於核融合研究,並於2017年加入MIT成為副教授。他與同事利用高溫超導磁體技術,創立了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推動了世界首個商業規模核融合電廠的建設。該技術突破性地縮小了核融合反應爐的體積並降低了成本,吸引超過20億美元投資,並推動整個核融合產業獲得80億美元私人資金支持。Hartwig的研究進一步推動材料開發及磁體測試,致力於讓核融合在十年內成為可行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參考來源:Transforming fusion from a scientific curiosity into a powerful clean energy source. MIT News. 2024/12/11
       

新型太陽能電池製程推進綠氫生產   
由澳洲福林德斯大學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鈣鈦礦氧化物太陽能材料,可能用於未來綠氫的生產技術。這項研究結合美國研究團隊開發的催化劑,成功展示了含錫(II)的「核殼型鈣鈦礦氧化物」在電解水的潛力,特別是在氧氣生成反應中的應用。這種材料能吸收廣範圍的陽光能量,並將其用於表面燃料生成反應,展現了穩定性與高效能。該材料有望替代傳統的矽基太陽能板,成為經濟、高效的低碳排氫氣生產方式,推動工業規模的太陽能電解水技術。(1012字;圖1)
參考來源:Novel solar cell process advances green hydrogen production. TechXplore. 2024/12/18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