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IFPI最新公佈2005年上半年數位音樂銷售額達7.9億美元,約達整體音樂銷售額6%,比起2004年上半年的2.2億美元,足足成長了3.6倍。同時,CD以及其他實體音樂銷售額為132億美元,比起去年同期的134億美元,一共衰退了1.9%。
|
|
由於數位音樂只佔整體音樂銷售額的6%,因此成長潛力讓所有數位音樂服務業者與唱片公司都爭相強化營運模式。不過,最近卻踢到鐵板。
微軟一直以來為了強化其數位音樂服務,不僅尋求許多MP3音樂播放機廠商支援,甚至成立PlayForSure認證。即使如此,最近微軟與唱片業者的協商卻不太順利。根據消息指出,微軟希望唱片公司收取較低的權利金,但是唱片公司不願意屈服,因此協商宣布暫時破裂。發生此事,顯示起步不久的線上數位音樂業務,商業模式仍然非常脆弱。
表一 音樂銷售額現況
|
單位:百萬美元
|
|
2004 H1
|
2005 H1
|
全球數位音樂銷售額
|
790
|
220
|
全球CD與其他實體音樂銷售額
|
13,400
|
13,200
|
Source :IFPI,2005年10月
|
微軟與科藝百代(EMI)、華納音樂(Warner Music)、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及Sony BMG洽談音樂授權事宜。微軟原本提供依下載歌曲數量計費的服務,就如同iTunes一樣。但是隨著月租費模式的確立,微軟為了跟隨雅虎、Napster及RealNetworks的營運模式,希望提供月租制的服務,且希望唱片公司能降低授權費用,但是遭到唱片業者的否決。
唱片業者希望每名用戶每月收取6至8美元的權利金,而微軟則希望降到更低,因為微軟希望從這裡賺錢,但是唱片公司並不認為如此。例如:雅虎月租費僅5美元,如果扣掉唱片業者的6至8美元權利金,根本無法在本業之中賺錢,因此雅虎在音樂下載服務上提供廣告以獲取利益。
此外,唱片業者也認為其可在相關的數位著作權管理軟體(DRM)授權方面賺取利潤,但是微軟似乎仍舊不認同這樣的模式。可見數位音樂營運模式有待建立。(72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