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中國電動車的崛起、電動車成長趨緩、川普關稅挑戰是電動車代工模式崛起時刻?

瀏覽次數:714|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 友子 發表於 2025年3月26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中國電動車的崛起、電動車成長趨緩、川普關稅挑戰是電動車代工模式崛起時刻?

歷經電動車市場快速成長,讓許多傳統汽車廠商大舉進軍該市場,可是2024年面臨俄烏戰爭、通貨膨脹、中國電動車產業崛起,這讓電動車市場面臨成長不如預期的窘境。如今歐美車廠紛紛開始裁員,縮減電動車研發和推出時程,加上川普關稅的逼近,現今汽車市場正面臨大變革時代。

在日本,2024年10月至12月,日本7家汽車廠商的營業利潤連續2季下降。預測2025年1月至3月的利潤也將減少。市場進一步預測顯示,4月至6月的獲利也會下降,更重要的是美國川普政府即將於4月2日上路的關稅政策正帶來壓力。

就在這一個時刻,鴻海宣布即將與兩家未具名的日本汽車製造商達成協議,並根據合約生產電動車。如今更是傳出,富士康即將與日本汽車製造商三菱汽車達成電動車合作協議。

如果這一合作真的達成,鴻海多年來擴大其在電動車產業影響力的雄心將形成重大突破,並使其成為知名汽車製造商的關鍵客戶。

畢竟,過去幾年鴻海與Lordstown Motors、Fisker和中國的拜騰等汽車新創公司的合作,並未產生有意義的成果。泰國石油和天然氣集團PTT集團也降低了與富士康在電動車合資企業的股份,理由是中國競爭加劇。

就在這一存亡時刻,中國低價電動車崛起,和川普關稅大刀的舉起,又帶給了鴻海新希望。

鴻海一直夢想成為電動車的代工製造商,但到目前為止,成功的可能性並不大。長年來,鴻海由於生產蘋果的iPhone和筆記型電腦而聞名,其如今也預測AI伺服器的營收將於兩年後超越代工iPhone的營收,為了建立更強大的營收支柱,進軍汽車產業的雄心壯志就成為下一個關注的焦點。

如果三菱為了削減生產成本,並加速品牌尚不存在的電動車策略,進而與鴻海合作,那麼其還可以透過與日產的法國股東雷諾就潛在的日產股權收購接觸,強化其在電動車製造的影響力。

根據判斷,鴻海將根據合約為三菱生產電動車,就如同Magna Steyr生產BMW Z4和豐田Supra的方式,讓三菱在進軍電動車更具彈性,且能縮短三菱的開發、生產和交貨電動車時間。

雖然這段旅程對於鴻海來說充滿坎坷,如果其一旦成功,這表示著汽車產業將進入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未來美國或歐洲廠商也可以尋求這一模式帶對抗中國電動車的崛起,這絕對是歐美政府樂意見到的結果。也就是,在不喪失品牌之下,讓商業模式變得更具彈性,何樂而不為呢!(945字;圖1)


參考資料:
Foxconn could manufacture EVs for Mitsubishi. Electrive. 2025/03/20.
Foxconn Will Build EVs for Two Japanese Companies Following Failed Nissan-Honda Talks. Auto Evolution. 2025/03/17.
Foxconn closing in on EV collaboration with Mitsubishi: sources. Nikkei Asia. 2025/03/20.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