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歐盟與美國貿易爭端升溫,關稅角力中的談判機會與風險

瀏覽次數:112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4月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歐盟與美國貿易爭端升溫,關稅角力中的談判機會與風險

近期,歐盟針對美國對歐洲鋼鐵與鋁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做出反應,宣布自4月15日起啟動第一波報復性關稅。歐盟執委會強調雖希望透過談判化解爭端,但同時不排除升高報復力道,包括未來對汽車與更多工業產品加稅,或限制美國企業參與歐盟公共採購市場。

在盧森堡舉行的歐盟貿易部長會議中,多數國家主張避免立刻升高對抗,強調應優先透過談判尋求「零關稅」工業品貿易協定。然而,也有成員國支持強硬立場,視報復關稅為施壓美方重返談判桌的必要籌碼,顯示歐盟內部對應策略存在溫和與強硬兩派聲音。

首波歐盟反制清單可能包含美國出口的波本威士忌,但此舉引發法國與義大利等葡萄酒及烈酒出口大國的疑慮,擔心美方將以更高關稅回擊歐洲酒類產品。川普總統已揚言若波本遭報復,將對歐洲酒類課徵200%關稅,引爆酒類貿易戰風險。

除了鋼鋁產品外,歐盟正研擬應對美國25%的汽車關稅與20%的廣泛進口商品關稅。德、法等汽車出口大國傾向對等反制,可能納入美國車輛或零件,但西、義等國則主張暫緩升高衝突,避免影響當地產業或引發市場恐慌。

歐盟亦考慮動用「反脅迫工具」(ACI),如限制美國企業參與歐盟公共採購或施壓服務業。雖然這被視為「核選項」(nuclear option),但在美方不願談判或持續升高關稅的情況下,已成部分成員國眼中值得啟用的策略工具。

歐洲股市對貿易戰風險高度敏感,部分國家如荷蘭警告,若貿易戰快速升高,將嚴重打擊市場信心與消費者支出。因此,歐盟領袖在制定反制名單時力求精準、避免對自身產業造成過度傷害。

雖然歐盟出口至美國遠高於進口,美方貿易結構看似較具優勢,但歐盟仍握有若干談判籌碼,包括高科技產品、汽車與奢侈品市場。雙邊貿易總額龐大,使雙方均有意避免衝突全面擴大。

歐盟正採取「分進合擊」策略,表面保留談判空間,但私下持續協調成員國一致對外方針。同時也向世貿組織(WTO)提出申訴,嘗試在多邊框架中施壓美方修正保護主義措施。

儘管美方初期態度強硬,但面對歐洲報復名單與多國壓力,美國企業與農業團體已向國會與白宮施壓,要求避免長期貿易摩擦。若歐盟策略成功迫使美方讓步,未來可能出現暫停部分關稅以換取談判機會。

若重啟談判,雙方可能討論「工業品零關稅協議」,進一步開放部分數位產品、市場規則與原產地認證制度,也有機會觸及碳邊境稅(CBAM)等議題,成為跨大西洋貿易新方向。

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需密切關注美歐貿易爭端演變,特別是歐洲汽車與機械零件市場若波動,可能間接影響台灣供應鏈。同時,也可觀察歐盟反脅迫法案的實施對國際採購環境的改變。

整體而言,歐盟在美歐貿易對峙中採取「以戰逼談」策略,透過分階段報復與高壓外交施壓美方重返談判桌。然而,內部的戰略歧見與全球經濟風險,仍使這場貿易角力充滿不確定性。未來如何兼顧產業利益與地緣政治平衡,將是歐盟決策者的關鍵挑戰。(1128字;圖1)


參考資料:
EU offers zero tariff deal to US but prepares for trade war. Aljazeera. 2025/04/07.
EU close to agreement on first round of retaliatory tariffs against US! SCAN TV. 2025/04/08.
EU trade ministers near agreement on first round of retaliatory tariffs against US. EU NEWS. 2025/04/07.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