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推出《永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與《能源標示法規》2025–2030年工作計畫,以促進循環高效產品發展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佈於 2025年4月17日
圖、歐盟推出《永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與《能源標示法規》2025–2030年工作計畫,以促進循環高效產品發展
歐盟於2025年4月正式發布《永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 ESPR)與《能源標示法規》(Energy Labelling Regulation) 2025–2030年聯合工作計畫,目標是透過法制推動市場向更高效、耐用且環境友善的方向轉型,藉此鞏固歐洲作為全球永續產品與綠色供應鏈標竿的地位。
新工作計畫不僅延續原有能效標示制度的成功經驗,更拓展至過去未被納入的產品類別,如鋼鐵、鋁、家具、服飾、輪胎、床墊等高環境影響產品,形成一套涵蓋從原物料到消費的系統性標準架構。
根據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RC)的研究與公開諮詢,2025–2030年工作計畫的優先產品分為三大類:
- 最終產品:服飾紡織品(2027)、家具(2028)、輪胎(2027)、床墊(2029)
- 中間產品:鋼鐵(2026)、鋁(2027)
- 橫向規範:包括「可維修性評分制度」與「電子產品的回收率與回收含量要求」。
能源標示法規下,歐盟將對16種產品持續進行等級重編與規格更新,包括冰箱、電視、洗衣機、電動車充電器、手機與平板等。其中大多數產品預計在2026至2030年間完成新版規範採納程序。
未來所有受ESPR規範的產品皆須具備「數位產品護照」,內含碳足跡、物料組成、有害物質、維修與回收指引等資訊。能源標示產品則整合至歐洲能源標示產品註冊中心(EPREL)資料庫,確保消費者與監管機構能即時查閱產品生命週期資訊。
針對鋼鐵與鋁等中間產品,歐盟特別指出需謹慎評估對下游成品製造商的影響。新制度考慮採「資訊揭露優先」策略,同時也可能延伸規範至含大量中間材料的最終商品,以防出現「法規規避」或產業外移風險。
由於所有進入歐盟市場的產品皆須符合ESPR或能源標示法規,這對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如中國、土耳其、孟加拉等國構成新挑戰。歐盟計劃透過駐外代表處與技術合作機制,協助貿易夥伴理解並因應新規範。
歐盟將對ESPR受規範產品同步制定「最低綠色採購門檻」,鼓勵各級政府採購具高永續性表現的商品。這不僅有助建立綠色市場需求,也為歐洲廠商提供穩定銷售誘因,形塑先行市場(lead market)機會。
新法規導入可選擇性「耐用保固標示」與「可維修性評分」,幫助消費者做出環境友善的選擇。能源標章則進一步結合EPREL與QR Code應用,實現即時資訊查詢與比較。
為應對線上平台產品違規販售的挑戰,歐盟加強海關與市場監管協調,投資數位追蹤工具與標準資料格式,確保進口產品同樣受規範約束,提升整體制度信任度與執行效能。同時,歐盟也考量中小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技術與資源限制,設計了針對性工具、輔導資源與財政補貼,並納入法規制定初期的影響評估程序中,以確保公平過渡並避免創新瓶頸。
歐盟透過本次2025–2030工作計畫,首度全面結合ESPR與能源標示法規,不僅推動產品性能提升,更從資訊透明、國際合作、市場監理到消費者行為等面向同步驅動,逐步將歐洲產業與產品轉型為全球循環經濟與綠色產業,也為全球供應鏈設下新的轉型標準。(1106字;圖1)
參考資料:
Commission rolls out plan to boost circular and efficient products in the EU. European Commission. 2025/04/16.
ESPR and Energy Labelling Working Plan 2025-30. European Commission. 2025/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