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中國汽車晶片國產化加速,正衝擊全球供應鏈與價格體系

瀏覽次數:50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6月18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中國汽車晶片國產化加速,正衝擊全球供應鏈與價格體系

隨著美中科技競爭加劇,中國正積極推動汽車晶片國產化,預計到2027年完全採用自主研發與生產的晶片。據日經新聞報導,至少有兩家中國汽車品牌將於明年起開始量產搭載100%國產晶片的車款。

中國政府透過工業和信息化部(MIIT)主導此項計畫,要求各大車廠定期自評國產晶片採用率。該政策目標大幅提升,從2024年的25%迅速調升到2027年完全使用自主晶片,這反映了中國推進晶片自主化的強烈決心。

雖然官方未強制達成100%的目標,但各大汽車品牌如吉利、比亞迪等均表示願意優先採用國產晶片。某半導體開發商指出,即使外資晶片在中國設廠生產,車廠仍傾向選擇完全自主的中國品牌。

然而,中國汽車晶片的自主化仍面臨重大挑戰。特別是在自動駕駛系統領域,仍高度依賴Nvidia和高通等美國供應商,短期內難以完全替代。且中國晶片在性能與可靠性方面仍與國際一線品牌有明顯差距。

儘管存在上述瓶頸,中國汽車業界正積極與國內晶圓廠如中芯國際(SMIC)合作,重新審視整個晶片供應鏈並驗證國產替代方案的可行性。廣汽集團(GAC)等企業更進一步強化了與晶圓廠的合作關係。

為加速國產晶片上路,中國汽車製造商開始採取更具彈性的策略,使用消費級晶片應用於車載資訊娛樂等非核心功能。此舉不僅降低成本,更縮短了晶片測試與認證所需時間,相較歐洲車廠需數年之久的程序,中國廠商僅需6至9個月。

全球晶片大廠如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也紛紛加強與中國晶圓廠的合作,以滿足中國汽車品牌日益增長的在地化生產需求,凸顯出全球汽車晶片供應鏈的明顯變化。

在此背景下,中國晶片企業如芯馳科技(SemiDrive)也開始拓展國際市場,宣布將從明年起為歐洲車廠提供其自主開發的智慧座艙晶片,代表著中國晶片業者在全球市場的新階段。

然而,中國晶片企業仍須克服嚴格的國際安全標準與資料保護規範。與國際競爭對手相比,中國晶片的性能普遍存在顯著劣勢,尤其是先進技術的缺口,這對其國際化進程構成明顯挑戰。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在成熟製程節點的快速擴張,已造成微控制器和類比晶片等市場的價格壓力。但中國整體半導體自給率仍不高,預計2025年僅能滿足國內市場17.5%的需求,仍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隨著全球汽車市場對晶片需求激增,車用晶片製造正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布局的重要戰略方向。未來幾年,中國在成熟製程晶片的全球產能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整體而言,中國加速推進汽車晶片自主化不僅是國家科技戰略的一環,更反映了全球汽車產業鏈的根本性轉變。未來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或將因中國自主晶片的崛起而出現重大變化。(1006字;圖1)


參考資料:

China's automakers aim for cars with 100% domestic chips from 2026. NiKKEI Asia. 2025/06/17.
Chinese Authorities Pressure to Adopt Regional Production to 100% in 2027, Increasing the burden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Maeil Business Newspaper. 2025/06/17.
Chinese Automakers Target Using 100% Domestic Made Chips In New Vehicles. ZeroHedge. 2025/06/18.
Chinese chip firm SemiDrive to supply EU carmaker in 2026. Tech In Asia. 2025/06/17.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