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中國對輝達祭出反壟斷調查,AI晶片供應鏈面臨雙重挑戰

瀏覽次數:113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9月16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中國對輝達祭出反壟斷調查,AI晶片供應鏈面臨雙重挑戰

在美中持續角力的貿易與科技戰中,最新焦點落在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工智慧晶片供應商輝達(Nvidia)。中國監管機關於近日宣布,初步調查結果顯示,輝達涉嫌違反中國反壟斷法,並決定展開進一步審查。此舉正值美中於馬德里展開新一輪談判之際,象徵雙方在晶片與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正快速轉為更具政治與戰略色彩的對抗。
 
輝達的關鍵問題源自其在2020年完成的Mellanox收購案。當時中國監管單位雖批准,但附帶多項條件,要求其維持對中國市場的公平供應。然而,中方認為輝達未完全履行承諾,疑似限制技術輸出。這不僅引發中國官方的正式調查,也使輝達在中國市場的未來充滿變數。對中國而言,這場調查並非單純商業糾紛,而是科技主權與產業自主性的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動並非單一事件。就在輝達被指控的同一週,中國商務部也宣布針對美國類比晶片發起反傾銷調查,並展開針對美方歧視性措施的檢視。這些舉措與美國近期將數十家中國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加強出口限制相互呼應,顯示雙方正在透過監管與政策手段進行「以牙還牙」的博弈。
 
對輝達而言,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該公司去年約有13%的營收來自中國,而AI晶片需求正處於爆炸性成長階段。即便如此,美國政府對高階晶片出口的限制,使得輝達不得不推出性能降低的替代方案如H20晶片,以保住在中國的銷售。然而,即使美國政府近期與輝達達成協議,允許有限度的晶片出口,中國方面仍對其安全性存疑,並質疑相關晶片可能帶來資訊安全風險。
 
除了出口受限,輝達也面臨來自中國本土產業的挑戰。中國政府正積極推動自主可控戰略,鼓勵其國內科技巨頭加速自研AI晶片,降低對美國供應商的依賴。這意味著,即便監管爭議最終化解,輝達在中國的長期競爭環境仍將日益艱難,甚至可能面臨市佔率逐步被中國本土廠商蠶食的局面。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選擇在貿易談判期間公布調查結果,具有鮮明的政治信號。這不僅是對美國近期科技制裁的回應,也是試圖在談判桌上增加籌碼。透過監管調查,中國展現了其認為有能力也有意願利用制度工具,牽制外資科技巨頭,並藉此迫使美方重新考量其政策。
 
然而,輝達作為全球AI基礎建設的核心供應商,其地位短期內仍難以撼動。無論是生成式AI的運算需求,還是自駕車、雲端資料中心的高效能處理,輝達的GPU仍是不可或缺的硬體支柱。問題在於,若美中矛盾持續升溫,輝達恐將成為兩國戰略拉鋸的犧牲品,在追求全球化擴張與政治現實間進退兩難。
 
綜觀當前局勢,中美在半導體與AI晶片領域的對抗,已不僅是商業競爭,而是科技與國家安全的綜合博弈。輝達雖暫時仍握有技術優勢,但隨著中國加強自主研發與政策干預,其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將充滿不確定性。未來,這場由晶片引爆的科技戰,勢必將成為影響全球科技產業格局與供應鏈安全的關鍵戰場。(1111字;圖1)
 
 
參考資料:
China says Nvidia violated anti-monopoly laws, significantly escalating trade tensions with US. CNN,2025/9/15
Nvidia violated antimonopoly laws, China says. AP,2025/9/16
China accuses Nvidia of violating antimonopoly laws following investigation. CBS News,2025/9/15
NVIDIA’s China Troubles Keep On Growing, As Beijing Now Accuses The Firm Of Violating Anti-Monopoly Laws; Could Be Fined Up to $1.7 Billion. Wccftech,2025/9/15


 
相關文章:
1. SK海力士準備量產全球首顆HBM4晶片,預計2026年在HBM市占率仍達50%
2. Lumex行動平台是Arm拋棄NPU,讓裝置上AI市場回歸CPU架構的大戰略
3. 特斯拉AI晶片戰略大轉向:放棄Dojo,AI5/AI6晶片成自駕與機器人新核心
4. VEU授權的終結:台韓如何應對中國設廠挑戰?
5. OpenAI也採用客製化AI晶片戰略,博通成為大贏家
6. 南部非洲關鍵礦產投資新契機:全球能源轉型下的戰略價值與挑戰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