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太空競逐加劇,可重複使用火箭與衛星技術成為戰略博弈焦點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9月25日

圖、美中太空競逐加劇,可重複使用火箭與衛星技術成為戰略博弈焦點
在全球太空競賽進入新階段的此刻,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角力正快速升溫。美國憑藉SpaceX Falcon 9的可重複使用技術,在全球太空競爭中居於領先地位。高頻率發射與快速週轉讓美國得以維持Starlink等龐大星座,並擴展至軍事用途。然而,美國太空軍官員警告,中國在同一領域的研發進展迅速,一旦突破瓶頸,將改變現有戰略平衡。
雖然中國仍依賴一次性火箭,但其在商業與軍事部門均大力投資可重複使用技術。美國專家認為,北京的戰略目標不僅是追上美國,更希望藉由大規模星座建設與軍事化應用,在未來十年挑戰美國的太空霸主地位。
除了可重複使用火箭之外,中國近期的太空動作也同樣引人矚目。與美國長期偏重低軌不同,中國開始將衛星部署於中軌道(MEO),不僅用於通訊,也測試遙測功能。這顯示中國正打造具備多層防禦與韌性的太空監測體系,以確保在衝突中維持持續觀測與通訊能力。
中國近期進行的「實踐號」衛星加油與拖曳任務,被視為潛在的「反衛星武器」測試。雖然中國官方聲稱是太空垃圾治理,但美國懷疑此舉可用於干擾或奪取他國衛星,對太空安全造成威脅。
另一方面,中國大量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TJS),其行為卻顯示出異常的漂移軌跡。美方認為,這些衛星可能承擔電子情報、導彈預警甚至間諜任務,更加深外界對其軍事化應用的疑慮。
美國則透過SpaceX的Starlink與Starshield平台,將商業衛星網路延伸至國防需求。這種軍商融合模式讓美國能以低成本快速建構太空軍事網絡,並加強「即時發射」能力,鞏固戰略優勢。
中國正以「模仿加創新」的策略迎頭趕上,一方面追隨美國路線建設星座,另一方面利用新軌道與維運技術另闢蹊徑。這種混合策略讓中國具備不對稱優勢,逐步削弱美國的壟斷地位。
然而,這場競爭不僅侷限於軍事層面。隨著全球對衛星通訊、地球觀測與數據應用需求上升,美中太空政策將深刻影響國際商業模式,涵蓋電信、物流、農業與氣候監測等多元領域。
雖然美國在技術成熟度上仍具優勢,但中國的快速追趕已使未來局勢充滿變數。一旦中國解決火箭重複使用的技術難題,將可能釋放大規模發射能量,重新塑造全球太空權力版圖。
整體而言,美中太空競逐將成為未來國家安全與地緣政治的核心戰場。未來十年,這場競爭不僅是科技較量,更可能演變為重塑國際秩序的新冷戰,其發展將攸關國家安全與全球秩序的戰略競爭。(921字)
參考資料:
US intel officials “concerned” China will soon master reusable launch. Ars Technica,2025/9/23
U.S. military sees China’s reusable rocket push as a space security concern. SpaceNews,2025/9/23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