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 AI 競賽白熱化:參院聽證聚焦基礎建設、人才與全球合作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5月13日
圖、美中 AI 競賽白熱化:參院聽證聚焦基礎建設、人才與全球合作
美國目前在人工智慧(AI)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然而,這場競賽仍充滿挑戰。隨著中國等國家迅速崛起,如何確保美國保持領先地位,成為美國國會與產業界的關鍵討論議題。近日(5 月 8 日)的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來自OpenAI、微軟、AMD等科技領袖強調,面對中國的追趕,美國需要加速AI基礎設施建設並強化創新支持。
參與聽證的領袖們一致認為,美國要繼續領先,不僅需強化AI技術的創新,還必須加速AI的普及與應用。微軟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指出,AI的全球競爭不僅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對未來全球市場的影響力角逐。美國的優勢來自其強大的技術基礎與開放的生態系統,這些都必須被進一步加強。
AI技術的發展不僅依賴於數據與演算法的創新,更需要深厚的基礎設施支持。AMD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強調,若無強大的半導體製造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AI的潛力將無法充分發揮。她呼籲美國必須加大對半導體製造與高效能運算基礎設施的投資,特別是在製造尖端AI加速器晶片的能力上。
此外,數據中心的建設速度與規模將直接影響美國在AI競賽中的表現。CoreWeave執行長英特拉托(Michael Intrator)指出,建設數據中心所需的電力資源將是未來的瓶頸。美國必須優化能源政策,並加速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建設,以支持AI的快速發展。
AI的發展不僅是技術問題,還涉及到如何管理與使用這些技術。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提到,美國的AI發展必須以民主價值為基礎,並確保AI技術的透明性與可控制性。隨著AI逐步進入日常生活,其對社會、經濟及國際安全的影響日益加劇,這也要求政府與企業共同建立相應的政策與規範。
在教育與人才方面,美國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蘇姿丰表示,AI的發展需要大量跨領域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在半導體與電腦科學領域。她強調,未來的AI領袖必須具備軟硬體結合的專業能力,因此,加大對STEM教育的投入,並吸引全球頂尖AI人才至美國工作,對保持全球競爭力至關重要。
同時,AI的廣泛應用也需要與政策配合。史密斯提到,雖然美國在AI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若無法有效推動全球範圍的AI技術應用,美國的優勢將無法持續。他建議,美國應該加強與盟國的合作,並確保全球市場能夠自由接觸到美國的AI技術與服務。
然而,AI的全球競爭並非單純的經濟問題。它還關係到國家安全。隨著AI技術的軍事應用越來越重要,如何平衡開放與保護國家利益,成為政策制定者面臨的重大課題。奧特曼強調,AI技術必須符合美國的價值觀,並且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美國主導的AI模型,這不僅關乎技術優勢,也關乎美國的國際影響力。
在這場競爭中,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AMD與微軟的合作展示了硬體、軟體與系統層級的協同發展如何推動AI的突破。要在這場AI競賽中保持優勢,政府和民間部門的合作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基礎設施的建設與人才培養上。
未來,AI技術將重塑各行各業,從醫療到製造,再到能源與國防,無一不將受惠於AI的發展。然而,這一切的實現需要政府的引領與產業的配合。因此,科技領袖們強調美國必須加速AI技術的普及,並加強對技術基礎設施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其在全球競爭中的持久領先。
美國若要在AI競賽中保持優勢,不僅需要在技術創新上保持領先,還要加強全球的技術擴展與合作。從半導體製造、數據中心建設、人才培養到政策制定,美國的每一步都將對其在AI領域的發展帶來決定性地影響。而美國也必須把握這一歷史性機會加快腳步,並確保在這場AI競賽中,能持續引領世界。(1361字;圖1)
參考資料:
Lawmakers push tech leaders on AI, energy in race with China. The Hill. 2025/05/08.
Transcript: Sam Altman Testifies At US Senate Hearing On AI Competitiveness. Tech Policy. Press. 2025/05/09.
【Hearings】Winning the AI Race: Strengthening U.S. Capabilities in Computing and Innovation. Senate Committee on Commerce, Science, and Transportation. 2025/05/08.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