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難以抵擋---大而美法案只會減緩美國電動車銷售成長速度,卻改變不了車商往電動車投資方向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友子 發表於 2025年8月6日

圖、趨勢難以抵擋---大而美法案只會減緩美國電動車銷售成長速度,卻改變不了車商往電動車投資方向
川普總統提出的「大而美法案」將於2025年9月30日終止美國人購買新電動車的7,500美元稅收抵免,以及二手車的4,000美元稅收抵免,這比拜登政府的計劃提前了七年。電動車電池生產稅收抵免(PTC)也將於2028年結束(比原本預計提前四年),同時更嚴格的排放法規也被取消,連充電樁布局也面臨經費短缺。
從所有跡象來看,川普政府試圖撤銷其中的大部分政策。甚至為了鼓勵汽車製造商生產更多燃油卡車和休旅車,美國政府還取消了對銷售燃油經濟性差的汽車的處罰。
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到2030年,美國道路上的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數量將比繼續實施激勵措施時減少830萬輛。
即使如此,川普的反電動車政策只會減緩美國電動車市場銷售量,但卻不會因此而停止往電動車方向發展的動力。
在「大而美法案」通過並引入新的進口關稅後,Rystad Energy機構預測到 2030年,新電動車的銷售量將僅佔市場佔有率的18.75%,這比起今年1月該機構預測的24%,向下修正了5個多百分點。
Rystad Energy表示,儘管實施情況存在不確定性,但新的美國進口關稅可能會使無論是內燃機汽車或者是電動車的平均成本都增加2,000至4,000美元。也就是說,關稅影響的是全面性汽車產業並非只有電動車。
專家認為,在美國銷售之電動車成長減緩,主要是因為較低收入的族群購買電動車的誘因降低了。然而,許多消費者的下一輛車選擇電動車的機率仍大,因為電動車的維護成本更低。
美國汽車製造商之所以仍積極走向電動車,因為他們在全球市場中營運時,會發現如果其不投入電動車相關技術,未來某一個時間點,將會被淘汰在全球市場之中。簡單來說,美國汽車製造商似乎意識到,如果他們希望在全球保持競爭力,就不能放棄電動車。
國際能源總署的一份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銷售的汽車中,四分之一將是電動車。但在美國,電動車於2025年6月的市場佔有率僅為8%。這一差距可能會傷害美國汽車廠商的未來競爭力。因為美國傳統汽車廠商如果無法在龐大美國市場,找出一個製造成本較低電動車的方式,其在全球的競爭力勢必不敵歐洲、日本、中國等車商。
另外一個不得不往電動車發展的原因是「電動車是往自動駕駛車方向發展的關鍵」。因為大多數電動車的加速、煞車、轉向和懸吊設定都已實現電子控制。這使得電動車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佔據先機。
如此看來,無論是福特承諾2026年將在電動車和電池研發上投資500億美元,或者是通用汽車也承諾在2025年投資350億美元,都可以看出美國傳統汽車廠商正與川普政策背道而馳。這一美國內部問題如果不解決,未來美國傳統汽車廠商將面臨更嚴峻的市場考驗。(1086字;圖1)
參考資料:
Trump Will Slow, but May Not Stop, the Rise of Electric Vehicles. New York Times, 2025/08/03
Trump hits brakes on electric vehicle growth, for now. Reuters, 2025/07/28
相關文章: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