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建構人形機器人不是只有AI軟體,具硬體之實體智慧將成為其蛻變的關鍵

瀏覽次數:387|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 友子 發表於 2025年8月1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建構人形機器人不是只有AI軟體,具硬體之實體智慧將成為其蛻變的關鍵

人形機器人不再只是未來的概念。它們已經真實存在,並且正在出現在曾經完全依賴傳統自動化的行業中。從外部來看,似乎唯一剩下的挑戰是完善AI軟體,且價格降至一般企業和家庭可以接受的門檻,就能夠達到普及的水準。

但索尼(Sony)指出,如今的人形機器人和動物模仿機器人的關節數量有限,這導致人形機器人的動作與模仿對象的動作之間存在差異,從而顯著降低了它們的價值。索尼呼籲開發新的「靈活結構機制」,創造目前缺失的動態運動。

簡單來說,儘管AI和機器學習取得了非凡的進步,但機器人身體的實體限制卻成為其發展的瓶頸,即便它們背後的「大腦」日益複雜。

索尼的舉措凸顯了機器人領域的一個發展趨勢:工程師的目光不應該再侷限於AI驅動的軟體,而是專注於硬體設計,尤其是在機械智慧方面。

與傳統機器人不同,傳統機器人的功能如同由複雜演算法驅動的僵硬機器,而我們的目標是創造出擁有與思維同等智慧的軀體。這種轉變可能使機器人能夠更有效地執行精細或複雜的任務。例如,研究人員目前正在試驗肌腱驅動的肢體,其工作原理與人類肌肉相似,以及彈性關節,使其運動時更加靈活流暢。這可以使機器人能夠根據任務調整運動,就像我們的肌肉適應各種活動一樣。

例如:夠聰明的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可以折一件T恤。然而,這一演示實際上暴露了它的身體弱點。人類可以不用看就能折疊T恤,而是利用觸覺感受布料並引導動作。

擎天柱擁有相對僵硬、缺乏感測器的雙手,依靠其強大的視覺和AI大腦來精心規劃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它很可能會被凌亂床上的皺巴巴的襯衫打敗,因為它的身體缺乏適應現實世界不可預測狀態的實體智慧。

波士頓動力公司全新推出的全電動Atlas機器人更令人印象深刻,其活動範圍之廣令人嘆為觀止。但那些火爆的雜技影片並沒有展現它無法做到的事情。例如,它無法自信地走過長滿青苔的岩石,因為它的雙腳無法感知表面並與之貼合。它無法穿過茂密的樹枝叢,因為它的身體無法彎曲並回彈。

正因如此,儘管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些機器人大多仍停留在研究平台階段,而非商業產品。

打造實體智慧化的機器人軀體需要一個不同的製造生態系統,該生態系統根植於先進的材料和生物力學,而目前生態系統尚不夠成熟,無法實現規模化運作。

總之,解決人形機器人困境的方案不是放棄當今雄心勃勃的形態,而是根據這種不同的概念來建構它們。當機器人的身體具備實體智慧時,它的AI大腦就能專注於它最擅長的領域:高階策略、學習以及以更有意義的方式與世界互動。(1009字;圖1)


參考資料:
Robot Bodies Face Critical Limitations Despite AI Advances. Arabian Post, 2025/08/09
Today’s humanoid robots look remarkable, but there’s a design flaw holding them back. The Conversation, 2025/08/08


相關文章:

1. 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29)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