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數位主權vs.外資科技:南韓政府暫緩Google和Apple地圖數據許可

關鍵字:南韓美國地圖導航GoogleAppleNaverKakao數位主權
瀏覽次數:334|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謝欣妤 發表於 2025年10月2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數位主權vs.外資科技:南韓政府暫緩Google和Apple地圖數據許可

近日,南韓政府正審慎評估是否開放Google和Apple使用高解析度的地圖資料。該地圖將採1:5000的比例尺,提供更詳細的街道、巷弄與建築物輪廓等街景影像。

對多數前往韓國的旅客而言,除了語言的隔閡外,「導航」往往成為另一項意想不到的挑戰。儘管Google Maps幾乎是世界通用的地圖服務,但在南韓卻無法完整使用。旅客必須改用Naver Map、Kakao Map或T Map等當地的應用程式,才能在陌生城市中順利找到方向。


南韓與Google間的矛盾
雖然南韓並非唯一無法使用Google Maps的國家,但其受限原因與美國地緣政治對立的中國和俄羅斯完全不同。南韓與美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所有的Google生態系產品(如Google搜尋引擎、Gmail、Youtube)在韓國皆有極高的市佔率,唯獨Google Maps無法完整存取,顯得格外令人注目。

南韓與Google之間的矛盾可追溯至2008年。當時,Google在地圖上以日文名稱標註部分南韓地點,這對曾經歷日本殖民統治的南韓來說是高度敏感的話題。南韓政府亦曾多次要求Google更正地名標示,但屢遭拒絕導致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

2009至2010年間,南韓政府針對Google的Street View(街景服務)展開調查,起因為Google涉嫌非法蒐集資料。然而,Google屢次拒絕配合檢方傳喚,使得案件被迫擱置。2011年,南韓檢方發現Google在未經使用者同意下蒐集個資,但因Google總部缺乏合作,調查被迫中止。2012年,Google更以「YouTube 伺服器並未設置於南韓境內」為由,拒絕遵守南韓的網路實名制規定。

此外,稅務亦是圍繞Google的另一項重大爭議。南韓政府規定,若企業在韓國境內設有固定營運據點則必須向國稅廳申報營收。然而,Google在韓國是以「外國有限責任公司(LLC)」的形式運作,將營收登記在低稅率的新加坡,使其獲利細節得以不公開。此舉便遭質疑Google拒絕在南韓設立資料中心,目的是在規避稅務。

而韓國政府在2011年和2016年曾兩次拒絕Google Maps請求,並明確表示批准將取決於該公司是否開設本地資料中心並隱藏敏感地點,但Google仍未能滿足這些條件。這些爭議的積累,促使南韓自2017年起逐漸拓展本土的「地圖」市場。


南韓的數位主權意識
南韓對於數位地圖服務的限制,表面上源於與北韓相關的政治緊張與國家安全考量。然而,許多專家對此解釋持保留態度,指出即使政府以「安全」為由限制地圖資料外流,實際上相關資訊早已能從各種開放資源中輕易取得。這意味著,地圖封鎖政策背後的真正原因,可能不僅止於地緣政治層面。

事實上,經濟發展與產業自主才是南韓政府更深層的顧慮。若Google Maps在南韓全面開放,勢必對本土科技巨頭Naver與Kakao造成嚴重衝擊。這兩大企業早已建立起橫跨多領域的本地化數位生態系,從搜尋引擎、電子郵件、新聞、即時通訊到音樂與地圖服務,幾乎構成了南韓使用者的日常數位基礎設施。

因此,對南韓民眾而言,開放Google Maps並不會帶來顯著的經濟提振,也不存在強烈的公眾需求,因為多數居民早已習慣使用Naver與Kakao的服務。相比之下,Google Maps對旅客的影響微乎其微,遠不及南韓政府在國家安全與產業發展上的優先考量。


Apple 亦加入地圖資料之爭
這場「地圖主權」的攻防戰,並非僅限於 Google,Apple也隨後提出類似請求。與Google將地圖伺服器設置於海外不同, Apple在南韓境內設有本地伺服器,因此可在發生國安疑慮或涉及敏感地點時更快速介入與應對。

2023年Apple首次申請匯出1:5000的高解析度地圖,但遭拒絕後又於今年6月再次提出。而南韓政府則將審查時程推遲至12月。外界報導指出,Apple 可能在遵守政府規範上展現更高的彈性,包括模糊處理、遮蔽或降低敏感地區解析度,甚至計畫以SK Telecom的T Map作為主要地圖數據來源。

目前Google和Apple都積極生及其地圖服務,導入更精細的建築輪廓、街景資訊,以提升導航精準度,這也為無人機和自駕車等技術奠定基礎。支持者認為,適度開放地圖資料將促進旅遊業、帶動本土商機和城市創新。然而,對外資科技公司而言,南韓的地圖資料更具高度價值,不僅能填補其在東亞地圖網絡的關鍵空缺,也象徵著其在全球數位治理競爭中重新取得立足點的企圖。

這一波動向也引發本土公司強力反彈。Naver與Kakao等公司擔憂,若Google Maps或Apple Maps成功進入南韓市場,將侵蝕本地企業的競爭優勢,甚至動搖南韓在數位經濟領域的自主性。最終,這場圍繞地圖資料的爭論,已不僅是技術與商業的問題,更成為一場關於國家與數位主權的博弈。(1640字;圖1)


資料來源:
Google、蘋果搶攻韓國地圖市場,本土業者憂心數位主權淪陷。科技新報。2025/10/16
Seoul weighs approval for Google, Apple high-resolution map requests. TechCrunch. 2025/10/15
Why doesn’t Google Maps work in one of Asia’s most developed, tourist-friendly countries? CNN Travel. 2025/09/10
South Korea postpones decision to let Google Maps work properly – again. The Guardian. 2025/08/08
Why You Can't Use Google Maps in South Korea: A Case Study of Platform Power vs Digital Sovereignty. SSRN. 2025/07/29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