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vs.美國(加州)AI監管法案:兩條路、同一終點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洪綺臨 發表於 2025年10月13日

圖、歐盟vs.美國(加州)AI監管法案:兩條路、同一終點
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速演進,正推動全球各國積極立法與治理。歐盟與美國(以加州為代表)雖同樣強調安全與透明,但採取了不同路徑:歐盟採「一部母法、全面分級管理」,加州則透過「多部專法、聚焦生成式與前沿AI」建立監管體系。
歐盟《AI 法案》(AI Act, AIA):全面框架、分階段上路
歐盟理事會於2024年8月1日起生效的《AI 法案》(Regulation (EU) 2024/1689)為全球首部「全面性」AI 基礎法規。它不僅規範各類AI系統,也納入對通用AI模型(General-Purpo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PAI)的監管,並透過嚴格的風險分級(從禁止、高風險到一般用途)分配不同法律義務。
1. 禁用項目:包括從網路或 CCTV 無差別抓取臉部影像以建立資料庫、在校園與職場推斷情緒、社會評分、具傷害性操縱與利用弱勢等(特定執法情境例外)。
2. 透明義務:涉及人機互動時須告知對象為AI;生成式內容須以機器可讀格式標示為人工生成或被操縱;GPAI 供應商需提供訓練資料摘要並遵守著作權規範。
該法案自2025年起分階段施行:2025年2月已實施禁止項與AI素養條款;2025年8月起,包含GPAI的透明義務、治理架構、罰則等規範陸續落地;高風險AI系統相關義務則將於2027年8月全面適用。歐盟明言不會延後整體時程,期望藉由高標準規範與高額罰金複製「布魯塞爾效應」,將歐洲價值觀輸出至全球。
美國加州:多法案組合,主打「資料透明、內容標示、安全問責」
相較之下,美國聯邦層級尚無一部整體 AI 本法,而加州作為AI重鎮,率先以多部專法形成路徑,聚焦在生成式和前沿AI的資料透明、內容標示和安全事件回報處理機制:
1. AB-2013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ining data transparency,生成式AI:訓練數據透明法案):自 2026/1/1 起,生成式 AI 開發者須在官網公開訓練資料來源、所有權、數量範圍、是否含版權與個資,以及清理情況等摘要(適用 2022/1/1 之後發布或重大修改之系統)。
2. SB-942 (California AI Transparency Act,加州AI透明法案):自2026/1/1 起,要求提供影音內容之AI檢測工具和浮水印功能給終端使用者,並將相關義務納入契約條款。
3. SB-53 (Transparency in Fronti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 [TFAIA],前沿 AI 透明法案):要求建立前沿模型安全框架、透明報告、事件通報機制,並設置吹哨者保護與研究合作平台(如CalCompute)。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