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生成式AI對勞動市場的真實影響:穩定多於顛覆,轉型仍在醞釀中

瀏覽次數:6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10月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生成式AI對勞動市場的真實影響:穩定多於顛覆,轉型仍在醞釀中

生成式AI自2022年ChatGPT問世以來,掀起全球對於工作被取代的焦慮。然而,最新的研究數據顯示,過去33個月來,美國勞動市場並未出現大規模的結構性動盪。換言之,雖然科技企業與媒體頻頻預告「AI 失業潮」即將來臨,但整體經濟層面並未顯示顯著的工作消失或替代現象。

耶魯大學Budget Lab的分析指出,勞動力市場在ChatGPT推出後的職業分布變化速度,與過去電腦與網際網路剛興起時相近,僅出現些微加快,但遠不足以被視為大規模衝擊。這意味著生成式AI的實際影響,仍處於漸進發酵的階段,而非立刻引爆的震盪。

然而,這份研究並不否認AI已在部分產業產生可觀變化。資訊服務、金融活動及專業商業服務等產業,的確展現出較快的職業結構調整。但追溯數據後發現,這些趨勢早在ChatGPT問世前就已開始,顯示AI雖可能加速變化,但並非唯一驅動力量。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族群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研究顯示,20至24歲大學畢業生的職業組成與年長族群差異略有擴大,可能意味著AI對初階白領職缺產生一定壓力。不過,專家也提醒,這或許同樣受到整體經濟放緩的影響,因此不能單純歸因於AI。

來自OpenAI的「工作暴露度」數據與Anthropic的使用數據也呈現有趣對比。理論上,許多文書與行政工作高度暴露於AI取代的風險,但實際上最常使用AI工具的職業,卻集中在軟體開發、數據分析與內容創作等領域,兩者之間呈現落差。

這種「暴露與使用」的不對稱,揭示了AI導入的複雜性。雖然AI工具取得容易,但實際推廣仍受隱私、合規、責任歸屬與資料品質等問題限制。特別是在醫療、金融與法律等高風險領域,即使技術成熟,導入速度仍受到制度與文化的制約。

研究進一步指出,AI的應用型態目前多屬於「輔助」而非「全面自動化」。例如,程式開發者或文字工作者利用AI提升效率,但並未完全被取代。真正的風險在於企業若全面重構流程,將原本可由人類執行的任務轉交給AI系統,屆時對就業的影響才會更直接。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級AI使用數據顯示,當企業透過API部署AI時,其應用多數以「自動化」為目標,比例甚至高達77%。這顯示未來若企業大規模重構業務流程,AI對勞動市場的影響恐會急遽放大。

因此,專家呼籲政策制定者必須保持警覺。過度高估AI衝擊可能導致政策反應過當,錯失真正的創新契機;而低估風險則可能在未來爆發失業衝擊時,來不及因應。提升勞工再培訓與跨領域技能,成為政策與企業人才策略的必然選項。

總體而言,生成式AI對勞動市場的影響至今仍以「漸進演化」為主,而非「立即顛覆」。儘管初步數據帶來某種安心感,但真正的挑戰可能在未來數年逐步顯現。持續監測與前瞻規劃,將是社會在迎接AI時代時不可或缺的策略。(1046字)


參考資料: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AI on the Labor Market: Current State of Affairs. The Budget Lab,2025/10/1
AI is not yet replacing workers in the US, researchers find. CNN,2025/10/1
Yale-Brookings Study: AI Augments Jobs, Boosts Productivity Without Losses. WPN,2025/10/1
New data show no AI jobs apocalypse—for now. Brookings,2025/10/1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