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美國量子感測領先優勢告急:政策不確定與關鍵供應鏈受阻,恐將讓位於中國

瀏覽次數:108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9月1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美國量子感測領先優勢告急:政策不確定與關鍵供應鏈受阻,恐將讓位於中國

美國在量子科技領域長期自詡為全球領導者,但隨著預算緊縮、政策延宕以及供應鏈斷點加劇,這份領先優勢正面臨嚴峻挑戰。特別是在量子感測技術上,雖然其應用已經相對成熟,並且具備支撐國防與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但缺乏持續投資與政策支撐,可能讓美國拱手將主導權讓給中國與歐洲。

當前量子感測最迫切的價值在於提供可靠的定位、導航與時間(PNT)系統,作為GPS受干擾時的重要替代方案。隨著衛星訊號在戰場與商業應用中頻頻遭遇干擾,美國國防部深知若無替代技術,可能導致每日高達十億美元的防務與基礎設施損失。量子感測器憑藉原子級精準度,能在任何環境下運作,並且不需依賴外部訊號,對軍事與民用領域皆具關鍵價值。

然而,儘管美國在學術研究與初期產品上仍居領先,市場投資卻嚴重傾斜於量子運算,量子感測僅分得不到一成的資金。這種投資失衡,加上國會削減預算、國防部缺乏統籌策略,使得量子感測計畫陷入「死亡之谷」,難以跨越原型研發與實際部署之間的鴻溝。

供應鏈問題更使美國量子科技雪上加霜。量子感測器所需的高純度同位素、雷射與光子材料多依賴海外供應,其中不乏來自中國與俄羅斯的來源。貿易戰背景下的關稅政策,使得關鍵材料進口成本飆升,延誤研發進度,甚至導致部分企業縮編或中止計畫,形成國安與產業雙重隱憂。

與此同時,中國正快速推進量子技術,不僅在量子通訊領域領先,亦在感測與運算方面急起直追。中國依靠中央資金支持與強大的製造能力,能迅速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可部署的技術,這使得美國若不及早採取行動,極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失去戰略與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此背景下,美國專家呼籲應有三項優先行動:
  • 政府需釋放明確需求訊號,透過國防部與基礎設施機構推動量子感測技術的廣泛應用;
  • 加強國內供應鏈與製造能量,降低對外依賴;
  • 重啟《國家量子倡議法》,持續推動基礎研究與人才培育,確保創新不斷。

然而,若加上新一輪關稅措施,恐怕會讓美國量子產業的困境更加惡化。從稀有材料到昂貴硬體,量子公司普遍依賴國際供應,任何額外稅負都可能使新創企業失去競爭力,甚至被迫關閉。這不僅影響科研進展,更會使寶貴的量子人才流失,形成難以彌補的長期傷害。

因此,分析人士建議,美國應仿效半導體政策,針對量子產業給予關鍵材料的關稅豁免,並同步推動國內供應鏈建設。透過低息貸款、政府採購與區域量子產業聚落的建立,美國有機會重振量子產業信心,避免陷入政策與產業雙輸的局面。

整體而言,量子科技不僅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契機,更是國安與地緣政治競爭的核心戰略領域。美國若要確保在未來十年維持全球領導地位,必須在政策、資金與供應鏈三方面同時加碼,並迅速化解貿易政策對產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唯有如此,美國才能真正掌握即將到來的量子時代。(1112字;圖1)


參考資料:
A Strategic Bet to Advance America’s Quantum Leadership. Just Security. 2025/09/08
Don’t Let Tariffs Ruin America’s Quantum Leadership. CNAS. 2025/07/24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