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產業提升「台沙」戰略新模式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惠華 發表於 2025年10月3日
圖、智慧醫療產業提升「台沙」戰略新模式
2025年9月23日沙烏地阿拉伯商務辦事處(Saudi Arabian Trade Office)舉辦「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建國第95周年國慶晚宴」。沙烏地阿拉伯商務辦事處新任代表穆罕默德(Mohammed S. A. Alghamdi)強調,「台沙多年來在經濟與文化領域互動密切,並將持續推動雙邊在經貿、投資、觀光等領域的合作」。
台沙關係缺乏地緣政治上的天然連結(地理遙遠、歷史互動少、文化語言差異大),如何升級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則必須找到互補性的戰略合作模式。像是,2025年5月美國總統川普中東四天吸金2.5兆美元,焦點之一就是帶領馬斯克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推動中東國家大量採購AI晶片,用於發展機器人與智慧城市,加速向沙烏地阿拉伯2030願景轉型進程。
台灣的半導體優勢,成為台沙合作的戰略切點。沙烏地阿拉伯擁有龐大的石油資金與「2030願景」下的新興科技需求,而台灣則掌握全球關鍵晶片供應鏈。台沙「能源—半導體」的互補關係,為雙方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依據,成為新型的互利合作模式。
然而,若合作僅停留在「能源與半導體」的層次,對雙邊商業利益的拓展仍顯有限。根據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計畫「2030願景」,該計劃規劃在交通、能源、旅遊、教育、醫療保健等領域進行大規模轉型。沙烏地阿拉伯大量購買 NVIDIA 晶片,用於訓練AI模型,並積極推動自有語言模型、醫療AI、金融AI等應用,顯示其對新興科技的高度重視。
從「2030願景」來看,智慧醫療產業與技術可成為台灣對沙國戰略布局的重要切入點。透過協助沙國推動智慧醫療轉型,雙邊合作得以從單一產業延伸至跨領域的戰略互補,為台沙關係發展更多的商業利益空間。
根據2024年畢馬威(KPMG)的研究報告指出,「沙烏地阿拉伯的醫療保健體系涵蓋約250家公立醫院、初級保健中心與多所專科醫療研究機構。然而,隨著人口快速增長與老化,醫療需求不斷攀升,對國家財政造成沉重壓力。在此背景下,引入智慧醫療技術,並將人工智慧應用於臨床、醫療運營與價值鏈優化,已成為必要途徑」。
沙烏地阿拉伯數據與人工智慧管理局(SDAIA)及衛生部推動智慧醫療轉型計畫,導入新型AI工具於臨床流程。據Statista報告,沙國醫療資訊化市場正以年均約9%的速度成長,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11.6億美元。更重要的是,沙國政府2023年在國家預算中劃撥高達503億美元投入醫療及社會發展,展現提升國民健康與醫療現代化的決心。
在此背景下,台灣若能憑藉技術優勢打入沙國AI醫療市場,能將「能源—半導體」戰略互補模式拓展為「能源—科技—醫療」的三重戰略架構,不僅可滿足沙國智慧醫療的需求,也能為台灣其他科技產業開拓出新的商業空間,成為地緣經濟戰略下的多層次合作典範。
沙烏地阿拉伯數位醫療的監管與推動主要由衛生部負責,加上通訊與資訊技術部以及中央銀行的支持。這些機構不僅確保醫療數位技術的安全與合規,也積極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遠距醫療等創新應用。其關鍵發展方向包括:建立全面且標準化的病患資料庫,預計2030年覆蓋率將達70%,以提升醫療決策品質;推動電子病歷(EMR)普及,促進跨院整合與資料共享;發展遠距醫療服務,拓展醫療觸及率,尤其是偏遠地區;建立全民健康監測平台,支持自主健康管理;並利用AI與數據分析優化診斷流程,實現個人化治療方案。
根據市場預測,至2030年沙烏地阿拉伯遠距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10億美元,這一趨勢與全球智慧醫療革新同步。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一個新興市場,更是一個發揮技術優勢的戰略契機。若台灣業者能整合軟硬體能力,協助沙國打造完整的智慧健康管理生態系,有助於推動沙國智慧醫療系統,同時開啟台沙戰略合作新模式。
因此,台灣企業不只要將目光放在半導體、文化、經貿、投資與觀光等既有合作面向,更應拓展醫療領域,不僅能多元化台沙商業合作,也能提升台灣產業鏈價值,讓台灣在全球地緣經濟格局中展現更具特色的戰略角色。(1510字)
作者資訊:
黃惠華 全球話智庫執行長
參考資料:
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出席「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建國第95周年國慶晚宴」。外交部,2025/9/24
川普將訪中東三強 沙烏地、阿聯酋、卡達砸數兆美元博取戰略紅利。理財周刊,2025/5/12
KPMG發布《2024年全球醫療照護與生技投資前景》調查報告。KPMG,2024/2/22
積極推動改革與發展 加速私有化 沙烏地聚焦醫療保健市場。經貿透視,2024/4/22
沙烏地阿拉伯Tamer Health Care攜手台灣,開啟智慧醫療合作新藍圖。台灣醫療科技展,2024/12/3
沙烏地醫療市場現況。台灣經貿網,2024/3/29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