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隨熊本二廠的動工 台日半導體人才交流將更深化

瀏覽次數:423|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劉佩真 發表於 2025年11月4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隨熊本二廠的動工  台日半導體人才交流將更深化

有鑑於近期台積電在熊本設廠的子公司「JASM(位於熊本縣菊陽町)」於10月24日與菊陽町簽署第二座工廠的設廠協定,預定於2027年12月投入運轉,也意謂日本的布局依舊持續,未來熊本二廠將於2027年底開始量產,並導入6米製程,此也反映台日半導體現階段的合作態勢明顯高於競爭局面,同時我國因兩岸政經情勢緊俏,確實日本也可有效成為部分產能分散的選擇地之一,畢竟日本政府在各項基礎設施、補助經費、水電等對於台廠的協助程度高,且同屬亞洲地區的工作文化也較為相近;事實上,隨著台積電或聯電、力積電、日月光等陸續布局日本,相信對於未來台日半導體人才交流方面也將更進入全面深化的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為實現半導體產業聚落的構想「新生矽島九州」,戰略會議將以設立的「情報聯絡會」為中心,推動產學官金(企業、學術、政府與金融)之間的資訊共享,而計畫的目標,是建立如科學園區般,聚集半導體製造業、應用產業、大學與政府機關的綜合據點。此外,2025年9月下旬位於日本九州熊本市的熊本縣立大學宣布,將新設立一所專注於半導體領域的「半導體學院」,目的是應付台積電在熊本設廠後面臨的人才短缺問題,目標在2027年4月正式成立半導體學院。


台積電積極與日方學校進行合作,除了和東京大學於先進半導體技術進行組織性合作外,台積電也已與日本九州、熊本大學進行合作,未來九州大學也將定期把學生送台灣實習,甚至日本九州大學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工研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由於台灣半導體原先在上中下游供應鏈就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加上目前積極往日本來進行投資,因此人才的交流與深化也成為另一個中長期的行業重點之一。國內已有台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台北科技大學創新前瞻科技研究學院、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陽明交通大學產學創新研究學院、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中山大學半導體及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等正在運作;另一方面,日本以九州為例,亦有九州大學設立「價值創造型半導體人才育成中心」、熊本大學「半導體研究教育改革計畫」、佐世保高專與熊本高專「半導體生產人才培育計畫」、福岡縣產業與科學技術振興財團「福岡半導體技能再造中心」等;等同未來台日雙方的半導體知識方面,將可相互針對半導體設計、生產製造、材料以及設備等技術層次,來彼此精進基礎技術與策略管理知識,落實台日在半導體製造生產、研發設計以及晶片科技創新應用等多元領域人才培育的雙向合作管道。

事實上若以台積電積極與日方學校進行合作的案例來看,除了2019年11月東京大學與台積電宣布締結聯盟,在材料、物理、化學、以及其他領域進行先進研究的合作,持續推動半導體技術的微縮,同時也探索推動半導體技術往前邁進的其他途徑外,台積電2023年也與日本九州大學進行合作,甚至當年9月日本九州大學就曾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工研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甚至2024年4月8日日本熊本大學宣布與積電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進行半導體研究和技術人員培養,也就是2024年4月起台積電將以熊本大學今春新設的「情報融合學環」和「半導體設備工學課程」為主開課,主要皆是期望未來日本當地的人才也能供應台積電熊本設廠所需;且爾後2025年6月東京大學與台積電共同宣布啟用TSMC-UTokyo Lab(台積電-東京大學實驗室),致力於共同推動先進半導體研究、教育、以及人才培育。


國內半導體學院也積極與日本學術機構進行人才交流,如成大半導體學院與日本熊本高專締約合作意向書,主要是力求台日半導體人才合作方案
台灣透過「國家重點領域產業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來遴選數所大學設置國家重點領域(包含半導體、AI、機械、材料等)研究學院、推動產學合作、擴增重點領域大專院校招生名額,也可藉由設立海外生產或研發據點,盤點評估出適合與我國半導體業上中下游供應鏈對接的重點國家,提供當地大學及科研機構,進而搭建合作平台,協助企業媒合當地學校,以掌握當地人才資源。例如成大與日本熊本高等專門學校簽署合作意向書,簽約將拓展兩校國際視野並結合雙方的在地合作企業等優勢,未來雙方將資源共享,投入前瞻技術課程及整合型研究資源、以及培育熊本地區企業所需高度競爭力的人才,期望創造對雙方有利的局面。(1921字;圖1)

作者資訊:
劉佩真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


參考資料:
台日半導體人才合作三贏方案  成大半導體學院與日本熊本高專締約合作意向書。成功大學新聞中心,2023/11/9
成大半導體學院、日本熊本高專 簽署合作意向書。中央社,2023/11/9

 ​​​​​​

相關文章:
1. 美中貿易新協議緩解晶片供應緊張,Nexperia風暴暫歇,歐洲汽車業喘口氣
2. 打破ASML壟斷,美國Substrate以新微影技術顛覆半導體規則
3. 應用加速落地、主權AI興起  帶動全球算力旺盛
4. 從半導體產業角度看AI產業革命與泡沫化的兩難
5. 台積電助攻輝達Blackwell晶圓在美生產,強化美國AI晶片供應鏈與技術領先地位
6. 在AI和半導體建廠區域化趨勢下,未來三年半導體晶圓設備支出將達3740億美元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