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變成大到不能倒的產業,為了未來競爭力,各國都拼了
科技產業資訊室 - 友子 發表於 2025年11月10日

圖、AI正變成大到不能倒的產業,為了未來競爭力,各國都拼了
OpenAI財務長 Sarah Friar在紐約舉行的《華爾街日報》科技直播活動上,詳細闡述了建構一個融資生態系統的必要性,該生態系統最終能夠為科技產業聲稱其運轉所需的數兆美元AI基礎設施提供資金。
Friar還設想政府能夠提供後盾,或者說為融資提供擔保,以便OpenAI和其他公司建構完整的基礎設施,讓更多運算能力進入世界。
這番話竟然是從OpenAI的財務長口中說出,這給了市場一場警惕。先前OpenAI正尋求與不同大廠合作,並已承諾投入約1.5兆美元,期望在資料中心擴建、客製化晶片採購與供應鏈優化,以及清潔電力供應上提高AI產業未來性,甚至預計2026年IPO之後,以高達1兆美元估值上市。
鑑於AI和半導體製造在美國經濟中日益重要的作用,這些投資對美國政府而言等同於國家安全資產。因此,開始有不同的聲音,讓世人開始注意,AI不僅僅只是影響未來人類的工作型態,更關係著未來全球經濟的走向。
如今某些科技公司利用特殊目的實體和其他複雜的融資方式來避免在資產負債表上增加新的債務,這引起了市場的注意。此外,大型AI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巨額資本支出也持續成長。同時,全球科技垃圾債券的發行量正悄悄逼近2020年創下的歷史新高,而企業、政府和機構的整體債務發行量在年底前可能超過6兆美元。
雖然後來OpenAI表示,其並不尋求政府為該公司的基礎設施承諾提供擔保,但是卻點燃了AI泡沫的恐懼,甚至發現一旦AI並非如這些大公司聲稱能夠讓企業獲利的話,將給經濟衰退帶來骨牌效應。
畢竟,一旦OpenAI無法為其承諾的數百gigawatts運算能力找到資金的話,那麼其溢出效應將十分顯著。因為輝達持有OpenAI的股份,微軟也持有。 OpenAI持有超微的股份。亞馬遜也於11月初宣布其網路服務部門與OpenAI簽署了一份價值380億美元的合同,此舉使其市值增加了近1050億美元。
另外,甲骨文、英特爾和微軟,以及規模較小的公司CoreWeave等,都與OpenAI的支出網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同時,數兆美元的AI資本支出貢獻了今年經濟成長的絕大部分,並推動了股市屢創新高。簡而言之,為了捧AI成為國家未來強盛的關鍵力量,其欠下的債,很可能成了全球和美國每一個人的問題。這種大到不能倒的情況,似乎正從金融體系,轉移至千絲萬縷的AI產業關係,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醞釀大災難。真的不可不慎啊!(983字;圖1)
參考資料:
Is AI Too Big to Fail? OpenAI’s Finance Chief May Have Said the Quiet Part Out Loud. Barron’s , 2025/11/6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