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以科技為籌碼的政治博弈--Nvidia成為角力核心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 劉佩真 發表於 2025年9月23日

圖、一場以科技為籌碼的政治博弈--Nvidia成為角力核心
近期美中科技角力不斷,雙方持續累積自身的談判籌碼動作意謂濃厚,例如美國再將陸企23家業者列入出口實體清單中,且先前也預取消韓國兩大廠、台積電南京廠在中國的經驗證終端用戶的豁免權,中方則除了先前對於Nvidia的H20晶片認為有資安問題之外,近期又以反壟斷的名義將開罰Nvidia,同時更對美國四家業者的類比IC進行反傾銷調查;再次凸顯美中將展開多輪貿易談判,「邊打邊談」模式恐將成為新常態,將促使全球企業重新思考供應鏈的效率與韌性之間的平衡,並加速地緣政治和經濟力量的重塑。其中最受市場矚目的是美國Nvidia與中國的關係再次陷入緊張,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期重提Nvidia於2020年收購Mellanox的舊案,並指控其違反反壟斷法,這一舉動被外界廣泛解讀為一場以科技為籌碼的政治博弈,Nvidia、台積電、TI、Broadcom、ADI、Onsemi等半導體巨頭,都成為美中這場博弈的中心。
綜觀這些事件,可以發現美中科技競爭已進入一個新階段,這不僅是技術上的較量,更是產業生態系與話語權的爭奪;而這場科技角力正在重塑全球半導體與AI產業的格局,對於身處其中的企業而言,如何在龍頭地位與釋出適當空間之間尋找平衡,並在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靈活應對,將是決定其未來成敗的關鍵挑戰。
近期中方對於Nvidia動作頻頻,不論是針對H20晶片的資安問題有所疑慮,更是直接重啟反壟斷調查,背後所隱藏的政治意涵恐大於商業層面,欲提高後續談判籌碼的盤算意圖明顯
近期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重啟對Nvidia在2020年收購Mellanox的反壟斷調查,並指出Nvidia違反當初的「限制性條件」,此舉雖看似一場商業法規審查,但在當前複雜的地緣政治背景下,它更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科技博弈,反映出北京當局希望透過監管手段,影響美國科技巨頭的在華策略,並為本土產業創造發展空間。這並非Nvidia首次面臨中國的壓力,也就是先前美國的AI晶片出口管制已迫使Nvidia專為中國市場開發降規版的H20晶片,這款產品卻又因中國官方的「安全疑慮」而面臨銷售困境。現在這場反壟斷調查,無疑讓Nvidia成為夾在中美兩大強權之間的處境,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對此雖表示「失望」,但仍強調會保持「耐心」,這也反映這家AI晶片龍頭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與謹慎態度。
事實上,Nvidia的困境,也反映出全球科技供應鏈正在從「效率優先」轉向「韌性優先」的重大轉變,為了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龍頭企業正被迫調整其核心策略,以應對地緣政治帶來的衝擊。
Nvidia的困境並非個案,在各自領域取得絕對領先地位的台積電和IT,同樣面臨著壟斷與地緣政治的雙重壓力
2025年第二季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市佔高達70.2%,為了避免反壟斷風險,正積極調整策略,台積電不僅提出了「晶圓製造2.0」概念來重新定義其業務範圍,即台積電將其業務範圍從單純的晶圓代工,擴展到封裝、測試、光罩製作等環節,甚至包含所有除了記憶體之外的整合元件製造商,透過這種新的計算方式,台積電的市佔率在數字上會顯著下降,從而降低反壟斷的疑慮。此外台積電更採取實際行動,將部分獨家技術如CoWoS先進封裝的訂單釋出給日月光等其他封測廠,這項策略不僅能分散美國製造與壟斷壓力,同時也為供應鏈夥伴創造了生存空間,對台積電而言可謂一舉兩得;事實上,對台積電而言,釋出CoWoS訂單是極為聰明的做法,一方面可以緩解自身CoWoS產能供不應求的壓力,並分散美國製造與壟斷的風險,另一方面,當這些合作夥伴需要一兩年時間才能全面量產CoWoS時,台積電已在推進更先進的SOIC、CoPoS等新世代技術,這使得CoWoS成為一個對夥伴有吸引力,但對台積電來說已相對成熟的「舊技術」,既能消弭壟斷疑慮,又能在技術上持續領先。甚至台積電透過與客戶緊密合作,並在供應鏈中創造互利共贏的機會,台積電讓客戶感受到合作的長期價值,這種緊密的夥伴關係,使得客戶更傾向於與台積電合作,而非單純尋求替代方案。
總體而言,台積電在面對壟斷風險時,並非被動防禦,而是透過策略性的技術釋出、供應鏈合作與業務定義調整,將潛在的危機轉化為鞏固其領導地位的機會,這也為其他在各自領域處於獨大地位的企業,提供寶貴的應對範例。
除了Nvidia和台積電,中國也將矛頭指向了美國的類比晶片巨頭TI,也就是中國商務部宣布對美國部分類比晶片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直指德州儀器等公司,這項舉動被認為是中國為貿易談判積累籌碼,同時也是為了加速本土類比晶片產業的國產化進程。事實上,儘管中國業界對TI晶片仍有龐大需求,但這項調查已發出明確訊號,也就是中方將透過監管手段,為本土企業創造更有利的競爭環境,恐使得部分外資晶片廠,包括TI在內,開始調整在中國市場的策略,甚至選擇將部分產品退出中國,轉而專注於其他市場。(1961字;圖1)
作者資訊:
劉佩真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
參考資料:
中國反傾銷調查醉翁之意不在德儀 業界保守看最終結果。電子時報,2025/9/17
消弭壟斷危機、維持龍頭地位 Nvidia與台積生存之道如何拿捏?電子時報,2025/9/17
輝達布局中國 面臨三重挑戰。工商時報,2025/9/17
大陸再封殺輝達AI晶片。經濟日報,2025/9/18
相關文章:
1. 美日汽車關稅協議落地:15%新關稅上路,車廠壓力猶存
2. 歐洲競爭力轉折點:德拉吉報告一年後的警示與挑戰
3. 美國量子感測領先優勢告急:政策不確定與關鍵供應鏈受阻,恐將讓位於中國
4. 美國FTC放棄「禁止競業條款」全國性規範:從全面改革到逐案執法的轉折
5. OpenAI推出AI驅動的就業平台,培養AI勞動力,並創造信譽,值得其他國家學習
6. 南部非洲關鍵礦產投資新契機:全球能源轉型下的戰略價值與挑戰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