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無人機商業配送進入關鍵時刻,政策鬆綁引領零售與物流新革命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8月14日

圖、美國無人機商業配送進入關鍵時刻,政策鬆綁引領零售與物流新革命
美國的無人機商業配送技術雖已發展多年,但始終受限於嚴格的法規與操作限制,未能全面普及。如今,聯邦航空總署(FAA)提出的新規定,有望打破現行「需在操作員視線範圍內飛行」的限制,開放更廣泛的超視距飛行(BVLOS)應用。這項政策鬆綁,將使零售商與物流企業得以擴大服務範圍,觸及更多偏遠及城市家庭,並可能引領美國邁向無人機配送的新時代。
在這一變革背景下,Walmart、Amazon與DoorDash等零售與外送巨頭,正與Wing、Flytrex、Zipline等無人機企業攜手加速部署服務。例如Walmart 與Wing已在達拉斯地區18間門市啟動配送,並計劃於明年夏天擴展至亞特蘭大、夏洛特、休士頓、奧蘭多與坦帕等地的100間門市。Amazon則從 2022年在德州啟動Prime Air,現已進入亞利桑那州及計畫拓展至更多城市。
新規定的核心是允許無人機在400英尺(約122公尺)以下的指定航路與區域內,自主飛行完成任務。業者將無需逐案申請豁免,僅需依照FAA核准的操作範圍與安全規範進行即可。此舉被視為能大幅降低行政成本,加快商業化步伐,並推動無人機應用跨足製造、農業、能源、影視與醫療物資運輸等領域。
技術層面上,Wing的無人機可負載2.5磅(約1.1公斤)貨物,單次航程達 12英里,由一名駕駛員同時監控多達32架飛行器;Zipline則具備4磅(約 1.8公斤)負載與120英里航程的能力。配送流程中,貨品在起飛點封裝、裝載,無人機透過避障系統自動規劃航路,並以吊繩將貨品降落至目的地。
儘管如此,無人機配送在成本與營運挑戰上仍待克服。目前每次配送平均成本約為13.5美元,高於傳統車輛配送的2美元。此外,惡劣天候、空域擁擠、資安檢核與技術維護需求,都是業者在規模化前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在實際應用案例中,無人機配送的需求與傳統配送並非此消彼長。例如DoorDash在啟用無人機配送的地區,整體訂單量反而提升,且部分顧客樂於嘗試新鮮體驗。德州Frisco的餐廳業者指出,無人機配送的穩定性甚至優於部分人力配送員。
然而,無人機配送也引發社會討論,包括隱私爭議與噪音問題。部分居民擔憂無人機上的攝影與感測器可能拍攝到私人活動,也有人形容噪音「像巨大蚊子持續嗡嗡作響」。業者則持續改良設計,例如Amazon推出更安靜的機型,以減少干擾。
從國際經驗來看,澳洲布里斯本等城市已將無人機配送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美國業者觀察到,只要政策、技術與市場需求三者契合,無人機配送可望快速融入消費者日常,成為零售與外送業的重要補充方案。
政府與產業界普遍認為,新規定不僅能促進商業服務,也將對公共安全產生積極影響。例如在緊急醫療物資運送、災害救援與偏遠地區補給等情境,無人機能發揮高效率、低碳排的優勢,成為交通與物流系統的重要補強力量。
美國無人機配送的發展正邁入政策突破與市場擴張的關鍵期。隨著FAA的法規鬆綁與企業加速投入,無人機將逐步由試驗階段轉向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雖仍有成本、天候與社會接受度等挑戰,但在技術進步與市場教育的推動下,未來數年內,美國有望迎來真正的「無人機物流時代」。(1170字;圖1)
參考資料:
Delivery drones may soon take off in the US. Here’s why. AP News,2025/08/13
FAA rule changes could clear the way for large-scale U.S. drone delivery. Military Aerospace Electronics,2025/08/13
US proposes new drone rules that could lead to Starbucks, Amazon deliveries. Reuters,2025/08/06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