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美中晶片戰爭續章:兩強夾擊下的台灣供應鏈突圍

瀏覽次數:39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洪綺臨 發表於 2025年11月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美中晶片戰爭續章:兩強夾擊下的台灣供應鏈突圍

南韓川習會後,儘管雙方達成臨時性的「停火」協議,恢復了部分市場通路,中方也暫緩了對稀土出口的限制,然而,在核心技術層面,美國並未讓步,特別是對高階半導體和AI晶片的管制仍極為嚴格,像是明確阻止中國獲得Nvidia Blackwell等領先技術,加上多間中國企業仍列在美國出口管制黑名單上,顯示了美中的結構性緊張依然存在。

美國的稀土策略與去中化進程
雖然中國暫時放緩了稀土限制,美國仍持謹慎態度。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警告,由於中國過去常未履行承諾,若北京再次失信,美國可能重啟關稅威脅。而為解決稀土困境,美國正加速供應鏈自主化:
  1. 本土供應鏈重建: 美國政府與國防部正大力支持Mountain Pass礦場復產與擴建,推動從礦山開採到下游加工的垂直整合。國防部甚至直接投資4億美元,成為MP Materials公司的最大股東。
  2. 政策鬆綁與資助:放寬相關環保規範和審查流程,以縮短稀土設廠與投產時程。國防部與能源部亦提供研發補助、稅收減免及直接資金支持。
  3. 戰略儲備與多元化: 國防部啟動了10億美元的關鍵礦產儲備計畫,目標在2027年前建構可支撐軍工產業數月的自主供應能力。同時,主導「礦物安全合作夥伴計畫」(MSP),深化與澳洲、加拿大等盟友的合作,以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4. 回收利用: 資助「城市採礦」計畫,鼓勵從電子廢棄物中回收稀土,目標到2030年回收的稀土能滿足國內需求的20%。

美國技術封鎖下的中國半導體路徑
面對美國在高階晶片方面的嚴格封鎖,中國半導體產業正尋求「從追趕替代到路徑創新」的突圍。結構上,中國半導體仍面臨挑戰:高端光刻機如ASML的極紫外光刻(EUV)無法進口,深紫外光刻(DUV)出口也受限;高端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在7nm以下製程仍被國際巨頭壟斷90%的市場。供應鏈上,材料與設備國產化率和車用晶片自給率皆低。然而,在中國政府政策(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國家大基金)與「十五五」規劃的強力支持下,中國正加速國產化進程:
  1. 產能擴張: 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佔有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的30%,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中心。此增長主要集中在28nm等成熟製程規模化量產。
  2. 技術路徑創新:由於先進製程受阻,中國轉向Chiplet與先進封裝等「後摩爾」技術,以創新路徑提升晶片綜合性能。
  3. 專注戰略新興領域: 抓住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氮化鎵)的「換道超車」機遇,因該領域與全球技術差距相對較小,且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和光伏逆變器等下游市場具有天然優勢。
  4. 實現產業鏈環節自主可控: 產業鏈環節的替代正從設計走向生產、設備、材料和EDA,目標是實現體系化的半導體設備自主供給。

台灣的雙重衝擊與戰略因應
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核心,在這場中美科技戰中,面臨著來自美國技術和中國稀土管制的雙重挑戰。
  1. 來自中國稀土管制的衝擊
儘管台灣半導體業並非稀土原料的直接使用者(多依賴歐美日貿易商),但中國的管制威脅體現在更隱蔽的上游。真正具顛覆性的是中國近期的「0.1%稀土條款」。該條款規定,任何產品若使用中國稀土技術、或含中國稀土價值佔總價0.1%以上,出口均須許可。這項「長臂管轄」將使台積電的上游供應商(如ASML、應用材料)陷入違規風險。一旦關鍵設備或材料(如拋光液、雷射組件)因含微量中國稀土而斷供,將直接動搖台灣的「矽盾」地位。
 
  1. 台灣的戰略參考方針
  • 短期應對(供應鏈盤點):經濟部已啟動「供應鏈韌性專案」,強制要求半導體及關鍵產業,立即徹查並申報對中國稀土(含間接)的依賴程度,繪製完整的供應鏈地圖。
  • 中期戰略(國際合作與儲備):積極尋求以「技術夥伴」身分加入MSP,確保替代料源。同時,研擬建立關鍵礦產國家隊與戰略儲備機制,大量提升稀土安全庫存。
  • 長期戰略(技術自主):發展城市採礦,擴大工研院在稀土回收技術的研發,並透過租稅優惠,鼓勵半導體廠將其精密化學製程能力,轉移至稀土精煉與回收,同時藉此協助美、澳盟友優化稀土精煉,將台灣定位為全球「安全供應鏈」的技術夥伴。

這場中美科技競爭是為橫跨稀土、晶片、AI算力、先進封裝與關鍵材料的結構性角力。供應鏈重組、技術封鎖與材料自主,正主導未來十年的全球科技秩序。對台灣而言,挑戰與機會並存。若不及早布局,可能因上游材料風險受制;但若善用半導體優勢,延伸至材料與設備層級,台灣可轉型為全球關鍵技術夥伴。

真正的勝負,在於誰能建立可靠、多元且可控的科技供應體系。台灣若能把握契機,從「矽盾」升級為「科技盾」,將有機會在新一輪大國競爭中化被動為主動,鞏固全球戰略地位。(1767字;圖1)


參考資料:
US could hike tariffs if China backtracks on rare earths: Bessent. The Straits Times, 2025/11/3
美國稀土政策演變與產業鏈重建:從依賴到自主的戰略轉型之路。NAiP News,2025/10/1
Taiwan Tech Update: October 31, 2025. Domino Theory, 2025/10/31
觀察:從“十四五”到“十五五” 中國半導體如何突圍?香港新聞網,2025/10/23
China’s New Rare Earth Curbs: Why Taiwan Could Feel the Shock First. Rare Earth Exchange. 2025/10/12.
美中稀土戰開打,半導體產業後市如何解讀?永豐銀行,2025/10/13
Developing Rare Earth Processing Hubs: An Analytical Approach. CSIS, 2025/7/28
美中貿易戰升溫》稀土是什麼?新能源、半導體都少不了!3大QA看懂中國管制影響。RECCESSARY,2025/10/13
半導體2030展望:國產替代和後摩爾時代機會。uSMART,2025/6/18
因應中國稀土管制出口,經濟部將持續監控並強化供應鏈韌性。經濟部,2025/10/12
學者驚曝:台灣「這地」蘊藏稀土 主張城市採礦。中時新聞網,2025/7/18
突破中國稀土鎖喉 台灣可採「城市採礦」。自由財經,2025/10/20
Explainer | US-China trade agreement: what did both sides commit to do? myNews, 2025/11/3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