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日本能源與資源政策的轉折點:「碳中和 × 循環經濟」政策融合

瀏覽次數:110|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謝采燁 發表於 2025年11月13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日本能源與資源政策的轉折點:「碳中和 × 循環經濟」政策融合

日本正處於能源與資源政策的轉折期。2024年,日本政府啟動第七次《能源基本計畫》與第五次《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計畫》,這兩項政策的制定背景包括國際地緣政治緊張、能源價格波動、以及半導體與資料中心擴張帶來的能源需求成長。三菱綜研的《第七次能源基本計畫所要求的「碳中和 × 循環經濟」政策融合》(第7次エネルギー基本計画で 求められる「CN×CE」の政策融合)報告指出,日本若要兼顧能源安全、經濟競爭力與脫碳目標,必須推動「碳中和」(Carbon Neutral, CN)與「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 CE)的深度融合,以形成可持續的能源與資源利用體系。

由 IEA 開發的TIMES 模型是全球能源系統分析框架,三菱總研在此基礎上建立 MRI-TIMES 模型,能同時模擬日本能源供給與需求全體結構,此模型以成本、資源與需求為輸入,可計算能源設備配置、成本與碳排放的最佳組合。MRI-TIMES 模型建立了三種政策情境:維持現狀(BAU)、單純碳中和(CN)與碳中和加循環經濟整合(CN×CE),結果顯示,當循環經濟策略被納入能源轉型時,不僅可以提升能源自給率,還能降低減碳成本並增加國內附加價值。模型預測,在CN×CE情境下,日本的能源自給率可由目前的33%提升至64%,並可使2050年溫室氣體減排的邊際成本明顯下降。此外,若鋼鐵、塑膠、建材等主要產業的再利用率提升,將能使約一兆日圓的附加價值回流國內,形成「資源循環即經濟增長」的新局面。

報告也指出,日本目前的產業結構仍存在「個別最適化」的問題,企業普遍傾向於以短期成本為主要考量,缺乏推動社會整體減碳的誘因。以塑膠處理為例,焚化成本約為每公斤53.7日圓,而回收再利用的成本約為62.4日圓,成本的差異使企業通常偏向採用前者,此外,再生材料的品質不穩與供需資訊不透明,也使市場難以形成有效循環。部分化學回收技術雖能減少廢棄物,但能耗高、碳排重,與碳中和目標並非完全一致,顯示CN與CE之間仍存在矛盾。

為解決這些挑戰,三菱總研提出三項政策建議。首先,政府應設定與碳中和目標一致的循環經濟指標,例如天然資源消費削減量、再利用率與循環率,並將這些指標納入《能源基本計畫》及《地球溫暖化對策計畫》。其次,應建立跨產業資訊共享平台,使回收端與需求端能即時交流品質、供應與成本資訊,以縮短再生資源的市場鏈結距離。最後,必須透過教育與政策宣導,培養企業與社會大眾對「資源循環與碳中和共榮」的長期價值認同,讓社會整體行為轉向中長期目標,而非短期成本最小化。

三菱並在報告中說明,CN與CE的結合不應只是技術或環境政策的疊加,而是社會經濟結構的重組。政府在推動過程中必須以中長期視角進行制度設計,支持兼顧碳減排與資源效率的創新技術,包括電池與金屬回收、碳循環材料及再生能源製氫技術等。政策設計也應考慮能源安全與產業鏈韌性,確保在推進再利用的同時不造成新的資源依賴。

日本的能源與資源政策正在從「碳中和」邁向「碳循環與資源循環並行」的新階段。碳中和與循環經濟的融合將使日本能同時達成能源自立、經濟韌性與永續發展目標。未來關鍵在於打破產業間的資訊壁壘,建立跨部門合作機制與社會共識,使「碳中和×循環經濟」不僅成為政策口號,而是真正推動日本綠色成長與產業再生的實踐路徑。(1262字;圖1)


參考資料:
第7次エネルギー基本計画で求められる「CN×CE」の政策融合。MRI 三菱総合研究所,2024/6/5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