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AI浪潮下,歐盟的隱私長城正鬆動?

瀏覽次數:304|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洪綺臨 發表於 2025年11月1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AI浪潮下,歐盟的隱私長城正鬆動?

AI浪潮正嚴峻考驗著歐盟作為全球個資保護領導者的地位。近期官員資料外洩事件凸顯了法規漏洞;同時,為追趕全球科技競爭,歐盟正考慮鬆綁其兩項最嚴苛的數位監管法:《通用資料保護規範》(GDPR)與《人工智慧法案》(AI Act)。

匿名數據的迷思與個資外洩危機
2025年11月調查顯示,歐盟官員的「匿名」手機定位數據在市面上公開販售。記者假扮行銷人員,向數據公司購買比利時數億筆定位點,發現僅需結合少數資料,即可重新識別個人身份。調查甚至能還原至少5名歐盟現任或前任員工的身分與日常活動,其中3人為高階主管。歐盟委員會對此結果表達擔憂。

儘管GDPR允許經用戶同意收集定位數據,仍須明確告知用途。然而,部分應用程式並未在其政策中充分揭露他們收集的位置等資訊。此外,歐盟最高法院今年9月的一項裁決也涉及了個人資料和假名化(pseudonymisation)的爭議,這突顯了數據在匿名處理後是否仍受保護的複雜性。

AI時代,數據經紀人轉售個資的行為已引發監管行動,例如愛爾蘭資料保護委員會(Irish DPC)已暫停一家數據經紀商的活動。不過,嚴格的隱私法規也確實延遲了Meta、X等科技巨頭在歐洲推出的AI應用。


為AI鬆綁?GDPR與AI Act的修改提案
面對美中的AI競爭壓力,歐盟正研擬「數位綜合套案」(digital omnibus package)來簡化其數位法規,甚至願犧牲部分隱私權規定來助長AI產業。前義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便曾批評GDPR過於嚴苛,已成歐洲AI創新的絆腳石。然GDPR的主要起草者、德國政治家Jan Philipp Albrecht則憂心法規鬆綁將嚴重破壞歐洲的標準。此舉預計將引發政治和遊說風暴:
1. GDPR擬議修改
  • 特殊資料例外:允許AI公司合法處理宗教、政治、健康等敏感資料用於訓練。
  • 重新定義個資:假名化數據(已模糊無法識別個人)未來可能不受GDPR全面保護。
  • Cookie橫幅規則改革:擬給予網站和應用程式所有者更多追蹤用戶的法律依據,而不僅限取得用戶的同意。
2. AI Act擬議放寬
歐盟同樣計劃放寬去年生效的《人工智慧法案》。雖然AI Act對高風險系統的義務要到2026年8月才生效,但歐盟已洩露計畫欲削弱其AI護欄。
  • 延遲處罰:草案提議,違反最嚴苛規定的公司將享有一年寬限期。
  • 擴大寬限:2026年8月前上市的生成式AI服務亦適用。
  • 延緩罰款:與透明度義務相關的罰款,將推遲至2027年8月實施。

歐盟官員認為,這些調整將為企業提供充足的適應時間,並降低合規成本;但批評者警告,這種「去監管化」的舉動,恐讓歐洲公民的基本權利讓位於經濟利益。然而,GDPR與AI Act的修訂仍處於協商階段,歐盟正式草案預計於今年11月19日公布,最終定案仍有待歐洲議會與理事會敲定,屆時歐盟能否在隱私與創新間取得真正平衡,仍將是觀察焦點。(1034字;圖1)


參考資料:
EU officials’ location data is for sale, report says. POLITICO, 2025/11/4
Brussels knifes privacy to feed the AI boom. POIOTICO, 2025/11/10
Brussels ‘ready‘ to castrate its own AI rules to appease Trump. EU Perspectives, 2025/11/7
Investigation finds location data of EU officials for sale in Brussels. Freevacy,2025/11/4
Judgment of the Court (First Chamber) of 4 September 2025 – EDPS v SRB (Concept of personal data) . InfoCuria Case law, 2025/9/4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