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從安世風暴看全球汽車供應鏈脆弱性的多維度風險

瀏覽次數:183|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劉佩真 發表於 2025年11月18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從安世風暴看全球汽車供應鏈脆弱性的多維度風險

近期圍繞安世半導體的跨國爭議,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巨大壓力與多方外交斡旋下,終於迎來一線曙光;然而這場由地緣政治引發的供應鏈風暴,雖然在晶片出口問題上取得階段性的破冰,不過其深層的管理權和法律糾紛卻仍未完全平息。整體而論,透過安世半導體爭議的最新進程可知,地緣政治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可以透過外交途徑暫時得到緩解,然而晶片供應鏈的長期穩定,仍取決於中荷雙方能否在主權干預和企業管理權的複雜法律框架下,達成一個能被雙方和國際市場接受的長遠解決方案。
  

在巨大的國際汽車產業壓力之下,近期中荷雙方在確保民用晶片出口此一重點達成務實的短期妥協,暫時緩解了全球車企的危機,不過圍繞安世半導體的長期所有權、管理權爭議,以及荷蘭政府的接管行政令的存廢問題,仍是中荷雙方下一階段談判的核心焦點
中國聞泰科技收購荷蘭安世半導體75%的股權已經完成多年,是聞泰科技發展半導體業務的重要布局,但最近的爭議是發生在收購完成多年後,主要是荷蘭政府聲稱接獲有關公司嚴重治理缺陷,以及關鍵技術可能被轉移至中國母公司聞泰科技的風險的緊急信號,並表示此舉可能危及歐洲的晶片供應安全,同時美國曾警告荷蘭,若安世半導體的中國籍執行長張學政續任,該公司恐面臨美國的制裁;顯然在國際局勢緊張和公司治理問題爆發的背景下,荷蘭政府對這家中資控股的歐洲公司採取接管的行動,包括凍結其全球所有實體的資產、智慧財產權和業務調整,並暫停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在安世的所有職務等。但中國也隨即採取反制的動作,禁止安世中國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國生產的特定成品零部件和子組件,同時隨著安世導體控制權爭奪戰加劇,中國區宣布獨立營運。上述情況皆代表近期聞泰科技與其荷蘭子公司安世半導體之間確實發生重大的爭議與衝突,主要涉及公司控制權、治理問題以及地緣政治因素。

所幸這場供應鏈危機的轉機,得益於中美高層會談的間接協調以及中歐之間持續的磋商,也就是中國商務部於先前宣布一項關鍵的務實措施,即對符合規範並聲明用於民用目的的安世半導體晶片出口,將授予豁免許可並立即生效,此舉迅速緩解了全球車廠的燃眉之急。作為善意迴應,荷蘭首相和經濟事務大臣對中方的承諾表示歡迎,並暗示荷蘭政府願意暫時擱置此前頒布的接管行政令,以換取安世半導體中國工廠出口的確定性,展現出雙方對穩定供應鏈的共同意願。


先前安世半導體因地緣政治引發的供應鏈爭端,在全球汽車製造業中投下了一枚震撼彈,使多家國際車廠面臨停產風險,這場危機不僅暴露全球化分工的脆弱性,也將汽車產業對於基礎元件的極度依賴、漫長的認證週期,以及中國半導體國產化的進程,清晰地讓市場認知其隱藏之複雜度的問題
許多人誤以為只有最尖端的邏輯晶片才足以牽動產業全局,但安世半導體的產品卻證明基礎元件的關鍵性。安世半導體的主力產品並非先進製程,而是專注於成熟製程的離散元件、基礎邏輯晶片以及功率半導體;上述元件技術看似傳統,卻是現代汽車電子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基石。而安世半導體晶片的價值在於其極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必須通過嚴苛的車規級認證,在汽車長達十年以上的生命週期中穩定運行,因此即便單個晶片價格低廉,一旦斷供,便會立即導致少一顆晶片就造不出一輛車的停產困境。

而安世半導體的全球供應鏈採取典型的分散式製造模式,即在歐洲進行技術門檻較高的晶圓製造,而將勞動密集型、追求成本效益的封裝測試環節設在中國;此種技術在歐洲,產能在亞洲的模式是半導體產業多年來追求成本優化的主流策略,利用了中國完善的封測產業聚落、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以及貼近亞洲終端市場的物流優勢。然而,當供應鏈的核心環節—晶圓供應和後道封測,因地緣政治而被迫脫鉤時,全球車廠數週的庫存迅速耗盡,引發全面恐慌。更換供應商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汽車晶片認證極為嚴苛且耗時,即替換一顆晶片需要經過漫長且複雜的驗證流程,通常需要六個月到一年甚至更久,而這段漫長的時間成本和潛在的生產停擺損失,遠遠超過了單純的金錢投入。

整體而言,安世半導體危機促使市場思考其中國公司能否全部轉向國內晶圓供應以實現自主化,從而規避風險;從技術角度來看,這是有高度可行性的,畢竟安世半導體所需的離散元件和功率半導體主要屬於成熟製程,為中國本土晶圓代工廠的強項。然而挑戰主要是在於海外客戶的接受度,畢竟歐洲和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在審核新的供應鏈時將極為謹慎,他們不僅要求技術規格匹配,更要求晶圓廠變更後的產品能通過嚴苛的車規級重新認證,確保未來十幾年的供貨穩定性和極高可靠性。雖然中國本土車企正積極與國內晶圓廠合作,並在非關鍵領域採取更彈性的認證策略加速國產化,但對於國際車企來說,信任壁壘和漫長的審核流程仍是短期內難以逾越的障礙。(1959字;圖1)

作者資訊:
劉佩真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


資料來源
評析:荷蘭官員最快本週赴中磋商 安世「止亂」後可能上演三大劇本。電子時報,2025/11/11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